坐不住的孩子,我家有個過動兒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張學岭
採訪撰文/卓文惠

資訊及媒介日益發展,讓家長可以更快察覺孩子所出現的一些異常行為,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上的問題,只要及早發現,才能避免對日後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過動兒」近幾年在各大醫院的兒童心智科門診中佔有相當高的比例,您家的孩子是否也有過動的傾向呢?


我家有個過動兒!


「文文!拜託妳乖乖坐著好嗎?」「寶貝,請妳專心一點、安靜一點好嗎?」4歲的文文讓身邊的大人們很頭疼,好動的文文,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活力,幾乎沒有靜下來的時候,「照顧文文就好像我有2個小孩一樣,每天都讓我覺得好累好累.....」文文的媽媽一開始本來認為小孩子活潑好動是正常的,但精力過盛的文文似乎都沒有累的時候。有一天當媽媽在電視上看到醫師說起過動兒的相關症狀,「難道文文就是所謂的過動兒嗎?」媽媽心理不免開始嘀咕了起來。


要知道孩子是不是過動兒或是只是單純的比較好動,其實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日常行為中去觀察,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雪岭醫師表示,過動兒約可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一、衝動、好動:
當孩子滿3歲之後,在行為上若有出現過度衝動、過動、急躁等的情形,就需注意了。若是孩子除了好動外,在做喜歡做的事或是遊戲的過程裡,一直處於分心、不專心的狀況,那就極有可能不再只是單純的好動。


二、愛發呆、無法集中注意力:
有些孩子喜歡發呆,好像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忘記東忘記西,大人永遠都得跟在他背後幫他收拾東西,這也是過動症的其中一種症狀。


極少數的過動兒的發生是因為先天生理上的問題。媽媽在產前有經過病毒、麻疹等的感染,是有可能因先天性腦部受損而讓孩子產生過動的狀況,」張學岭醫師表示,也有很多的過動兒的產生都是因為後天環境上的問題,才讓孩子出現過動的狀況,若是真的發現孩子在行為中出現過動類似的症狀,一定要及早想辦法矯正或是治療,以免影響日後的發展跟學習。


「但是並不代表所有出現上述情形的孩子就一定是過動兒,」張醫師表示:「有的孩子在家裡好動,但是一出門卻不太愛玩,跟在家中完全不一樣。有時候是因為外在環境讓孩子無法發洩他過多的精力,或是父母規定較多,老是認為小朋友不乖,總讓家長覺得小朋友一直都無法遵照常規走。」到底是否真為過動兒,還是要經過專業的醫師做相關的評估才能予以確定。


給予適當的協助


很多的過動兒都是因為後天環境的關係才產生,其實只要外在環境上的配合及家長們的用心,自然可以改善或是減少孩子不專心的情形。


「這些患有過動症的孩子,他們不是故意去破壞大人所訂的規矩,有時候真的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才一直無法達到家長所謂的標準,」看著很多家有過動症的父母不管再叮嚀幾次,仍是將不滿的情緒馬上宣洩給孩子,張醫師無奈的表示:「要以體諒的心情去對待這些孩子,多給他們機會去學習。用耐心去教導他們,給他們機會,而不是一味只用責罵或是處罰來管教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可以更健康的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