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若權
敏虹在婚前就知道志鴻酒品不好,
卻又偏愛杯中物,發起酒瘋就會暴力相向,
卻還是不顧家人反對下嫁,常被打到鼻青眼腫。
受傷後的她,只會頻頻向親友抱怨,
對如何改變現狀,完全束手無策。
她深信苦盡甘來,可惜真正的幸福,
似乎離她越來越遠,因為習慣借酒澆愁的志鴻,
下手越來越重。
多次被痛毆的敏虹,成為家暴的受害者。
很多關心她的親友,都勸她離婚,
至少要向警方報案,聲請保護令。
她卻只會哭哭啼啼,訴說自己的為難,
沒有做出真正有效的處置。
習慣抱怨不願改變
對於個性懶散的人來說,
安逸的環境的確是個離不開的舒適圈,
很容易沉溺其中。
對於習慣挫敗的人而言,
痛苦的遭遇也會是個跳不出的賴皮圈,
只想要安於現狀。
《鍛鍊人生反彈力》作者麗莎,
曾經提到她在電視上看的故事。
一隻狗躺在老夫婦中間不斷呻吟,
男子經過感到很好奇,
老太太說:「牠正躺在一根釘子上,
那點痛只夠讓牠呻吟,卻還不夠要牠走開呢。」
抱怨,讓受苦的人有發洩的快感,
卻無法因此產生正向的力量。
每個被相同困難一再絆住的人,
似乎都有共同的特質。
寧可用盡力氣去抱怨,也不願付諸行動去解決問題。
甚至他們還會騙自己「吃苦就是吃補」呢!
這些可憐人都忽略了:
「吃苦」和「吃補」的一線之隔是:扭轉局面的行動力。
若不能反敗為勝,無論吃多少苦,就只是吃苦而已,
永遠也不會變成吃補。
與其在困苦中喃喃地抱怨,
不如對著逆境高喊:「停!」
告訴自己:「夠了!我受夠這一切了!」
宣示離開痛苦的決心,
行動展現向上的力量,
才能扭轉人生逆境,
迎接嶄新的機運。
2009年12月06日蘋果日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