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鼓勵孩子問


劉雅棋Annie Liou◎著

 

 


我在教兒童美語的時候,除了課堂上的氣氛是愉快的以外,每次在玩遊戲問答的時候,我一定會給舉手問問題的孩子獎卡,不論答對與否都有。如果分組進行比賽,不論輸贏,每隊一定都有獎卡,因為我要鼓勵孩子的參與。


 


在潛能學院的教室裡,更是把這樣的精神表現到一個極致。因為孩子在課堂上只要舉手,就有獎卡,不論有沒有被老師點到名。你可以想像的到,在那樣的環境裡,孩子的手肯定都是舉的高高的。


 


替孩子找出最適合他的學習方式,也比盲目追求所謂的資優教育或是天才教育還要來得重要,我在教練家長的過程中,常常需要提醒家長,問家長的一個問題是「你孩子的特性是什麼?」


 


我自己小堤和小梅兩個孩子,在學習的個性上從很小就可看到很大的不同。小堤從出生就喜歡待在我的懷裡聽書,還沒滿月我就常常抱著他在我懷裡念書給他聽,他總是安安靜靜的聽,不吵不鬧,一點也不會顯得不耐煩,定性非常夠,滿一歲以後的床邊故事總是一本接著一本叫我唸,每一本書的長度越來越長,一直到長大自己也會唸書了,只要說要唸書給他聽,他就會很開心。所以一直以來,他的學習模式就是接收型的。只要你給他,他就可以吸收、接受。他唯一一次反對我教他的東西是在他三歲半的時候,我企圖教他一些很深奧的歷史英文字彙,他在忍受了一個星期以後,終於對我說:媽媽,這好無聊耶!我當下就把那些單字字卡收起來,再也沒有用過它了。


 


反觀小梅,從小就是一個主動學習型的孩子,只喜歡他感興趣的。在嬰兒期還不太能做自主運動時,我可以給他看字卡,但是他在三、四個月大時,在我懷裡聽故事書時就很挑,只要不是她喜歡的就會撥掉,只有少數幾本特定她喜歡的書她會讓我唸給她聽。另外,她和哥哥最大的不同是,她喜歡透過觸感和經歷去學習。她凡事都想要摸摸看,捏捏看。而哥哥是從小就是先觀察,等到他確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後才會行動。你了解你自己孩子的學習模式嗎?


 


好多時候,尤其是東方家長,因為社會風氣的關係,常會為了某些目的而教,家長設定個目標,所以就拎著孩子往那個目標前進。


 


然而,孩子可能很快發現,這不是他喜歡的模式時,開始反抗,吵鬧,家長也開始感到沮喪,挫折,生氣︙︙,這反而造成了反效果,有時,家長甚至會因此否定一些教育模式。其實,每一種方法,都可以是對你的孩子有幫助的,端看你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呈現在你孩子面前。


 


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很容易可以強迫孩子學習一些孩子不想要的課程。但是如果家長不能以愉快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從學習中得到樂趣的話,等到孩子長大到青少年時,自然就不會想要再繼續學習這些被逼的課程。父母的威嚴在這時候大多起不了太多作用的。那麼,過去花的那些時間、金錢跟精力,全都白費了。


 


要能夠在家教孩子任何的課程,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的知道你的小孩的好惡,注意力時間的長短,飲食習慣、時間以規劃你的教學內容、每次進行的時間長短、地點等。小孩子的生理狀態會直接影響他的學習能力以及態度。


 


還有,在家裡提供一個不會被電視、電話和其他人干擾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小孩很容易被周遭的聲音會活動影響而分心。必要時,在進行你的課程時可以把房門關上,應該會有所幫助。


 


再來是充分的準備好你要教的內容及教具。千萬不要一邊教一邊想你要教什麼,或是一邊找一邊找要用的東西。這樣你的小孩很快就對你失去耐心及興趣。尤其是對越小的孩子更是這樣。


 


曾經有個家長跟我反映他對他孩子的學習態度感到困擾。他說:「我孩子很固執,只想學他想學的,如果我要教他別的,他就會抗拒;而且他只喜歡我教他,他不喜歡爸爸或奶奶教,他也常喜歡挑戰我。例如:問我為什麼『1要叫1、而不叫35?那為什麼3就一定要叫3?』我常被他的問題困擾到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且我很擔心小孩子從小就這麼固執,將來長大進入社會沒辦法與人相處,所以我一直希望能讓他聽我的話,改變他、要他不要那麼執著,只想著他要的……。」


 


這個例子可能是很多家長都常遇到的,在教養孩子的時候,最常發生的情形就是:我們在教養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孩子,而不是我們眼前這個真實的小孩,因為只有很少的家長會看著自己的孩子,然後說:「嗯,我的孩子的特性是……,所以我要用……的方式和環境來教育他。」我們通常先看到我們想看到的孩子的模式,然後硬生生的將那個模子套在我們的孩子身上。而當你發現行不通時,你又去找更多的方法,希望改造你眼前的這個小孩。


 


我在對前面提出那個問題的家長互動的過程中,先協助這位家長看到他孩子的優點──聰明有主見。聰明的孩子才知道要問問題,而媽媽的任務就是教她找答案。


 


例如:阿拉伯數字本來就是一種表達「量」的符號而已,我建議這位媽媽可以讓他的小孩設計一組他自己給「量」的符號,和他玩。然後開始介紹其他數字符號系統,像是羅馬符號、埃及、中國如何表達數字等等。


 


媽媽可以去蒐集各種不同的數字符號,解釋、說故事給他聽,讓他了解各種不同的符號都可能存在,而阿拉伯符號只是被大家最普遍使用的數字符號而已,而不是唯一。


 


藉由這樣的學習,你的孩子也可以擴展他的視野,知道原來制度並不只有一種,丈量長度的單位也不是只有一種,重量的單位也可以有不同的,甚至以前的人是用腳、手掌、手臂來丈量長度的呢!


 


我也協助這位媽媽從孩子喜歡的主題來教它延伸的課題,如果孩子喜歡車子,可以教他各種車款、車廠、車型、年分。你可以教他何謂幾個汽缸、柴油車、油電車、出廠國家……等等。到非常深入技術性的內容也沒有關係,只要你能愉快的呈現這些題材,你的孩子一樣能得到學習的快樂,我也很少遇到一個孩子對自己喜歡的題材,會反抗深入學習的,一個孩子「學習的越多,越愛學習」。


 


這位媽媽還提出一個疑慮,她擔心如果讓他照著孩子的習性走,是否反而會造成他將來更固執,不願與人妥協?這點我倒是持完全不同的看法。如果從小你一直告訴你的孩子他的想法是錯的,是不被允許的,久了,孩子如果個性比較強硬的,可能一天和你爭吵不停,如果個性比較柔軟的,可能就再也不表達自己的意見了,也許就變得沒自信,時時刻刻都需要尋求別人的認同才能做出決定,那個影響是一輩子的。


 


不論是變成叛逆的青少年,或是毫無主見的孩子,我想應該都不是家長希望看見的。


 


小堤三歲時,開始迷上恐龍,他跟人談論的話題總是圍繞著恐龍,整整有兩年的時間,我一路一直教他有關恐龍的所有百科知識(我家恐龍百科不下十本),從一開始的恐龍圖卡教他,到何謂草食性、肉食性、雜食性恐龍、到掠食者或腐食者,到各種恐龍的習性、發源地、出現的時期,各種恐龍的特徵、特性、各時期環境的變遷、氣候、植物以及是否有其他動物的存在……等內容,包羅萬象。這當中他除了學習到了恐龍,還學到很多的拉丁發音,地球的地質變化、氣候、食物鏈、歷史也學會了推理,如何觀察一些特徵來判斷當時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記得當時曾經和一位台灣媽媽分享我用恐龍為主題來教我的孩子的時候,這媽媽很納悶的問我:「你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教你的孩子這些?這些將來到學校他又用不著?」


 


我想這就是一個台灣家庭教育很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習完全是以將來入學為目標導向,忽略了學習本身是有趣的,是多元的。


 


當家長決定要在家裡做任何所謂「智能開發」課程時,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動機為何?孩子都不喜歡被「測試」,如果你每每教他一個新的東西就要他表現讓你知道他會了,孩子很容易就會厭惡這樣的模式,學習對他就不是一件有趣的事而會變成是一種負擔,態度就會變得不好,家長努力的要孩子贏在起跑點可能會反而得到反效果。如果你可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使孩子愛上學習,那就會是你給她的最好禮物與能力。


 


你教育孩子的態度會決定孩子的學習興致,不要以為你可以隱藏你的感覺,孩子總是知道你是在做什麼的,如果你並不享受閃字卡給孩子看,你並不喜歡教孩子數數,請你把這部分的課程與方法放掉,並不是每個家庭都適合那樣的方法的,在早期的啟發裡也不見得只能教孩子閱讀或是數學,如果你喜歡種花種草,那就教你的孩子玩泥土,分辨不同的花草的特性,去逛植物園;如果你是醫生,你也可以教孩子人體的構造。當你可以樂在教孩子學習新的事物時,孩子就會喜歡學習,不論你教他的內容是什麼。孩子喜歡父母親全部注意力的陪伴。


 


從對某些事物的好奇到廢寢忘食的要去探索答案,這就是智能發展最終的意義。


 


每每我看到小堤為了一個數學題目趴在地上 一兩 個小時,不斷思索的時候,我就會告訴我自己我做對了。





大寫出版
《這些課爸媽自己教最好!》




(資料來源:大寫出版社 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