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參、教師的態度


 


就如同沒有任何治療可以治癒學生智能障礙、自閉症、唐氏症、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癲癇、腦性麻痺、甚或兒童精神分裂症等等身心障礙障症狀,也一樣沒有任何治療可以治癒 ADHD ,但是有很多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協助處理、養育與教導罹患有上述障礙類型的學生。有句話兒如是說「 家長與 老師是過動兒的最佳良藥」,乍聞如此比方十分詫異,但仔細一想,事實如此,雖然家長與 老師不是醫療專家、心理專家、也不是 ADHD 專家學者,但卻是治療、教育「過動兒」行列(理應包含家長、教師、醫療、復建專業團隊、 有診斷和治療經驗的社會工作者等等)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對家裡或班級裡有過動兒的 家長與 老師而言, 家長與 老師都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候群」症狀影響所及的當事者、更是過動兒成長照顧、教養過程、教育安置與教育訓練中最前線的接觸者、設計者與執行者,故家長與教師本身的心態與做法適宜與否,都會大大的影響「過動兒」(其實對本校所有學生皆然)學習與行為改善的成效,當然也包含常規訓練。現就教師應有的適宜態度,提出下列建議:


 


一、接納學生的缺陷與障礙


八十六年五月修正通過的特殊教育法令頒布「零拒絕」、「個別化教育方案」、「無障礙教育環境」等重大法令,是身心障礙孩子的一大福音。教育是良心工作, 「零拒絕」需烙印在每一位教師的心坎裡,「 接納學生 」是教師的基本專業態度。 真正接納學生障礙的特質,尤其過動兒常在挑戰我們大人體力、愛心和耐心的極限,但不要忘記,我們是孩子的老師和教練,若是我們與孩子兩人間必須有一人須保持冷靜與智慧,那當然是我們,而不是有障礙的孩子,故不要跟孩子的障礙過不去。


 


二、對過動兒多一點體貼與包容,並時時給予肯定、讚美和鼓勵


因為過動兒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步必須由大人來做。我們要用體貼、包容的心來看待過動兒,不能情緒化。他們不是問題的本身,而是有問題需要幫助的孩子。此外,孩子就是孩子,過動兒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希望被愛,被喜歡,被接納,也希望讓別人高興,但屢屢失敗的經驗,不斷的侵蝕著他們的自尊心,於是沒有自信,更加自卑。老師應給孩子成功的機會、讓孩子感受成功的經驗、幫助他們肯定自己有用,多給予讚美正面回饋,以培養自尊心、自信心。


 


三、少一點抱怨


我們的學生就是有「障礙」的孩子,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教師宜敏銳觀察、找出學生細微或可能的潛能,放大孩子的優點、優勢,而不要時時惦記著孩子的「不能」、「無法無天」或逢人便傾訴著孩子的障礙、孩子的行為問題、孩子是多麼不可教。如是心境,如是做法,都無濟於事,只會加深自己的挫折。其實,換個心境,換個角度,將焦距對準「孩子有什麼」,一定會有驚喜的發現。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細心、用心和關心,學生會進步,教師專業會成長。


 


四、不要忽略身為「教師」的應有的職責


「師者,所以 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健全環境的經營者、學生資料的建立者、學生問題的檢出者、預防者、處遇者、轉介者、協同工作者、追蹤輔導者。 倘若班級有學生伴隨明顯過動症候群,老師都會面臨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幾乎都在「處裡」過動兒「搶搶滾」的行為,結果其他學生不是被忽視,就是無法順利有效學習。 老師是班級的靈魂人物,老師的用心如仙女的魔棒。只要有心、付諸行動、用心經營,相信每位老師都會找出一套有效且合適的班級經營方式,「班級黑暗、混亂期」終會「撥雲見日」,所有學生的學習都會步入正軌,同時,過動兒也能得到有效的教導。特教老師其實不只是老師,有時也常像褓姆,甚至有些時候更像褓姆。但身為特教老師最忌諱的態度是,「完全只有褓姆的心態與做法」,而沒有努力地、用心地,去逐漸增強與發揮「教師的功能」。


 


五、接受挑戰的態度


教師應保持教學的彈性,讓自己可以因應學生不同之問題去學習新的方法。接受新的挑戰確實需要精力與時間。保持對解決學生問題的興趣,願意接受挑戰的態度,是提升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的最佳動力。(美國雷福 Rief,1993 ;洪儷瑜,民 87 )「班級裡有過動兒」對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有時,甚至是教學生涯中最大的挑戰。無論如何,當挑戰來臨時,教師宜勇於面對,勇於承擔。畢竟,這是身為教師(尤其是特殊學校的教師)責無旁貸的職責。「事在人為」,只要肯用心,且用對方法,那將會是過動兒與教師雙贏的局面。


當然,尋求「外援協助」也是正確的方法之一。「外援」可涵蓋家長、學校行政人員、醫療團隊、復健專業團隊、或是有專業輔導經驗的教育工作者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為學生有過動的行為,就認為家長有責任要陪讀,進而「要求」家長(或照顧者)長期性的,甚至是經年累月的陪讀…。「家長陪讀」在某些非結構性的情境,例如校外教學、慶典儀式或特殊場合等,有時確實有其必要性;另外,有一種情形也是無可厚非,甚至是值得讚嘆的,例如,有的老師因應個案過動兒某種特殊考量,再加上家長個人意願,讓家長成為「個別化教育方案」教學過程中的協同教學者。總之,如果教師只因為一種心態「我沒辦法」,而「要求」家長(或照顧者)長期性的「就是專門照顧自家過動兒」的陪讀方式,如是「要求」,如是作為,實在有待慎思!


 


六、接受相關專業知識與訓練


教育與訓練多重障礙過動兒光只有愛心、耐心是不夠的,它是需要方法的。「知識就是力量」,教師應時時找機會充實自己對學生各式障礙類型(包含 ADHD 、智能障礙、自閉症、唐氏症、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癲癇、腦性麻痺、甚或兒童精神分裂症等等)相關專業知識,亦可透過類似研習進修課程或是諮詢校內外相關專家,以獲得有關知識。


 


七、建立良好親師溝通管道與合作關係


訓練過動兒常規,最有效的方式是家庭與學校能組成聯合陣線,建立起相似的「架構」密切配合、更互為彼此諮詢的對象。家庭若配合困難,教師宜多傾聽家長的心聲,體諒家長的無奈、繁忙、求好心切或特殊原因等等,教師宜放下身段,用柔軟的、同理的心,鍥而不捨「理直氣和」的和家長溝通,最起碼要建立起和諧的親師關係。其實,老師的真誠、努力,家長終會知道。切忌以指責的心態來面對家長,應該先有同理心,尊重家長的努力,這樣才能使家長成為助力,而非敵對的角色。有些家長很用心研究 ADHD 的相關知識,加上他們處理自己孩子問題的經驗也較教師為多,因此,教師可以多與家長溝通,藉以了解相關資源或有效措施,或是與家長共同討論一套適合於家庭和學校之管理和訓練的方式共同合作,在家裡和學校同步建立適合 ADHD 學生成長之環境。


 


八、不要放棄學生


有些老師常常掛在嘴邊說,除非改變學生家長的管教方式,除非改變其家庭環境,否則這個學生無藥可救。這種除非 ---- 否則的條件語句,常常抹煞學生「獲救」的機會。因為父母的人格或管教方式常常無法一朝一夕改變,學生失能或破碎的家庭也常常無法復原。正確的看法是:如果家長能合作,則學生將很容易「得救」;但是,如果沒有家長的幫忙,教師一樣可以改變學生在學校中的行為。不要忽視老師的力量,不要輕言放棄學生。老師也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他人之一,為師者宜自勉:「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爹不疼、娘不愛,老師疼、老師愛;爹不教、娘不教,老師教」,教育是良心工作,疼愛、教導學生是老師基本的態度與主要職責。


 


此外,不要輕易假設 ADHD 孩子在班級的表現是偷懶,不要輕易假設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 不要放棄行為改變技術、不要忘記尋求外援,不要受會澆冷水或提供負面意見的同事在身旁影響,不要讓想影響你的教師,用他過去的經驗影響你。(美國雷福 Rief,1993 ;洪儷瑜,民 87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