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有幾位學生在托嬰中心實習,我和兒子聊到托嬰中心的保育員常因為小孩偏食拖拖拉拉吃好久氣得要死,娃娃們也因為不想吃可怕的紅蘿蔔而淚眼婆娑,嘴裡含著那口已經快要發酵的食物抵死不從。


 


兒子聽著聽著,忽然問我:「媽媽,牛奶跟豬奶營養價值一樣嗎?」


 


我説:「應該差不多吧。」


 


兒子問:「那給你豬奶你喝不喝?」


 


我説:「不喝。」


 


兒子問:「幹麼不喝?跟牛奶一樣啊。」


 


我説:「就很怪啊。」


 


兒子説:「所以妳偏食嘛。」


 


我啞口無言:「我.....


 


兒子説:「逗妳的啦,我也不想喝豬奶。我的意思是説,大人有點同理心就不會氣得要死了。其實小孩跟大人一樣,碰到陌生的,不熟悉的東西想都不會想,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要。」


 


我同意兒子的看法:「説得也是。其實那可以説是人保護自己的本能,對於不熟悉的東西第一個反應就是排斥。」


 


可是可是我兩個孩子都沒有偏食不吃飯的問題啊。不只是我的孩子,不吃飯的孩子只要進到我家,不吃飯的問題就會自動消失。


 


我的孩子常常端著一碗公波菜、花椰菜就吃起來了,愛吃青菜的程度讓小學的級任導師一度以為我家生活有困難,每天都會打包剩菜給我的孩子帶回家。難道...難道我有一種讓小孩吃飯的特異功能嗎?


 


我問兒子女兒:「你們怎麼不會覺得青菜很可怕不想吃?」


 


女兒回答:「妳自己就抱著一碗公的青菜吃得津津有味,好不好吃那還需要説嗎?」


 


在女兒回答的那一瞬間我忽然想起Albert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所説的:


人類會藉著觀察和模仿他人來學習,尤其是他們所認同的人。吃東西也是一樣,孩子會模仿喜歡的人所吃的東西。


 


舉個例子:


 


你剛到北極圈熱情的inuit (愛斯基摩人)把剛殺好的第一塊海豹心臟給你吃。手裡拿著inuit 遞過來的海豹心臟,你的感覺一定驚嚇至極,完全沒有胃口。


 


但是後來你跟inuit生活在一起一陣子,他們一直跟你說海豹心臟很好吃,每次也看他們吃得很開心,你很自然就會覺得,「那個東西應該不會太糟」。有一天,大家開開心心的吃飯時,在你不注意、別人也沒注意下,不知不覺的你吃下第一塊海豹心臟。嗯,好像還不錯。從此以後你跟inuit 一樣,覺得海豹心臟很好吃。


 


但是如果inuit 人威脅你說: 「你不吃的話我就不跟你做朋友。」那結果可能就很不一樣了。可能你就會討厭海豹心臟很久很久。


 


 


好了,說到這裡,我其實只是要說明為什麼我的孩子覺得波菜、花耶菜很好吃。因為我先吃給他們看,也不逼他們,很自然的他們就覺得「那個東西一定很棒,要不然媽媽怎麼一直吃,還獨吞不分我們吃。」


 


我認為舉凡要身體接受外來的東西,無論是食物或是性,用強迫的、處罰的都沒用。孩子被強迫吃東西,胃液就停止分泌,不愛吃。女人被強迫做愛,動情激素一定降到最低,不喜歡愛愛。愈強迫,狀況愈糟,而且很難修復,因為不舒服的感覺被記在身體裡面了。


 


至於為什麼來我家玩的孩子很少有不吃的問題呢? 有一次好友翠竹帶著就讀小班的娃娃來我家吃飯,翠竹把她用盡心力鼓勵孩子吃水餃的影片放給我看,我一邊點頭稱許媽媽的用心,一邊不解的想著: 這孩子從進來我家門就吃個不停,為什麼媽媽會說她不愛吃東西呢?


 


其實不是因為我有什麼特異功能啦,而是因為我們大人一直聊一直聊,一直吃一直吃,小孩看了很自然就拿來吃,接著覺得很好吃,然後就一直吃一直吃,最後就吃到圓滾滾的回去了。


 


一家人快快樂樂吃飯的家庭很自然就沒有小孩拒食的問題了。幼兒園及托嬰中心限於時間沒辦法實施我這一套: 老師趕時間、急了口氣不好,也沒時間慢慢坐下來吃給娃娃看讓他們知道這東西應該還不錯,因此永遠都有娃兒們不吃飯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