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更新日期:2010/07/07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痛經為中醫名稱,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 許麗娟表示,中醫的痛經類似於西醫的經痛,指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因氣血不暢,容易導致下腹疼痛或痛及腰背者,有時甚至伴有頭痛、噁心、四肢厥冷等症狀。


許 醫師指出,傳統中醫有所謂「不通則痛」的說法,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造成,在經期前後,種種病因皆使胞宮(子宮)的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不通則痛」, 或胞宮未能得到適當的滋養,以致「不榮則痛」,這些因素都可促使婦女出現「痛經」。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


緩解疼痛可 透過穴位按摩來改善。許麗娟醫師進一步指出,婦女可多按摩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穴位,以便做好預防保健的措施,足三里位在膝眼下三寸,脛骨前緣外開約一 寸的地方;三陰交位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處;關元位在肚臍正下方三寸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