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即湯圓,因於元宵節吃食,故名)祭祖:
元宵節期間,民間有吃元宵的傳統習俗。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並不是元宵,
南朝時,吃的是拌合肉和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則是一種蠶狀的麵食和烤餅,一直到了宋朝,
才出現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
不過當時不叫元宵,而是稱為「浮圓子」
或是「湯圓」等。
後來,由於這種食品專在元宵節吃食,因此,就把它稱為「元宵」了。
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差異只是在於大小和是否包餡罷了!南方人用糯米製成大小和龍眼一般大小的圓子,稱為「湯圓」,而北方人吃的圓子較大,裏面包餡的則稱為「元宵」。
元宵所包之餡有甜有鹹:
甜的內包如豆沙、芝麻、花生、棗泥、桂花、白果…等等;鹹的內包如豬肉、火腿、蝦仁、咖哩..。
至於作法則南北不同:北方以餡沾粉,
用篩子一層層滾出來(搖元宵);
南方則以糯米皮包餡,用手搓圓成型
(包元宵)。由於臺灣沒有地域的限制,
因此,南北的元宵都可以吃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