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家長在孩子入讀幼兒園前特別緊張,深怕孩子不能適應學校生活,但到孩子入讀小學時便沒有了這個顧慮。但事實上,孩子入讀小學後,可能更需要適應期。




由於孩子剛入讀幼兒園時,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的懷抱,去過群體生活,一般家長都恐怕孩子不能適應,所以便會特別緊張,甚至作出種種措施。例如:替子女做心理輔導啦,又或和子女玩模擬上學的遊戲之類,務求令孩子完全消除對上學的緊張情緒。


小一新生:學習方式不同。


但到了孩子入讀小學時,有些家長可能以為,孩子已經渡過了三年學習生活,理論上應該很能夠適應這種生活了,所以便不會擔心孩子的適應問題。事實卻不然,有些孩子在入讀小學後,往往會出現適應上的困難,這是因為小學的學習方式和幼兒園有很大的不同之故。


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絕大部份的幼兒園,都是採用活動式的小組教學,學習方式較活潑;但小學則剛好相反,現時大部份的小學,仍沿用傳統式的教學法,學習方式較為嚴肅。此外,幼兒園階段是不用做太多功課的,孩子放學後便輕鬆得多;但一入到小學,學生每天都有功課要交,有些課程艱深的名校,更會安排頻密的考試,令小學生應付起來倍感吃力!


小一新生:情緒上的問題。


此外,有些小朋友在升上小一後,會掛念幼兒園時期的好朋友,而一時間未能與新同學溝通,便會產生情緒上的問題。再加上經過漫長的暑假,要從作息紊亂的生活立即導入正軌,亦會感到有一定的壓力。


因此,家長在孩子升上小一的初期,萬萬不能掉以輕心,又或只顧留意著孩子的功課和學習進度,而忽略了他們的情緒問題。家長應該密切留意孩子的情緒,若發現他有鬱鬱寡歡的情況,便要和孩子傾談,並在適當的時候為他們做心理輔導的功夫。


假如孩子投訴功課太多太深時,家長除了要想辦法幫助他,亦要鼓勵他們勇敢的去面對,這樣對培養他們的逆境應付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小一新生:暑假中的基本訓練,順利踏出穩健成功的第一步。


在暑假中,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做一些準備功課,進行基本訓練,協助孩子能在幼小銜接過程中,順利踏出穩健成功的第一步。


一、規律的正常作息時間:


模擬學校的作息時間規劃安排活動,將家裡的作息做一個適當的調整。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避免日後早上賴床,上學遲到及親子戰爭。


二、在家吃完早餐的習慣:


早餐是一天當中很重要的一餐,可以提供孩子一整個早上的學習活力,吃完早餐刷刷牙,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的的牙齒。


三、替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和孩子討論幼稚園和小學的不同,讓孩子初步認識與了解小學的學習與生活,調整心態。


四、帶孩子參觀學校:


先讓孩子熟悉學校學習環境,有助於先在內心接納學校,心理上產生歸屬感。


五、專心及定力訓練:


能持久維持40分鐘坐在書桌前,不站起來走動,心無旁鶩專心做一件事。


六、表達能力訓練:


能主動、勇敢且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需求。


七、傾聽與回答問題的能力訓練:


多與孩子對話、討論,訓練孩子交談時能注視對方的臉及眼睛,耐心傾聽他人說話、不插嘴,並能用清楚完整的語句回答問題。


八、與人打招呼和一起玩遊戲的習慣:


訓練孩子主動與人打招呼(問早、你好、再見…),和他人和睦相處一起遊戲,有助於增進人際關係。


九、基本生活能力的培養:


穿脫衣服及鞋子、扣釦子、拉拉鍊、收(掛)好外套、整理書包、使用湯匙或筷子吃飯、上廁所脫褲子、削鉛筆、掃地、拖地、擦桌子及窗戶、擰乾抹布…等。


十、愉悅的期待與準備:


愉悅的和孩子聊一聊小學生活,讓孩子覺得上小學一件很快樂的事。和孩子一起準備開學需要用到的學用品,讓孩子對小一新生活有參與感。


學習是循序漸進的,一年級的學習重點不在於立刻學到多少新知識,也不止局限於讀、寫和計算能力,而在於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團體生活,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習慣和態度,爲將來的學習做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