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學習好的孩子,大多願意學習,而且主動性強,學習不好的孩子,大多不願意學習,主動性極差。如果說孩子是因為沒學會,或是總是學不會就不想學了,那為什麼沒學會呢?是老師沒教會,還是孩子智力有問題?我想絕大多數父母都不會認為是自己的孩子「笨」吧?即使說是在學習上「笨」,總學不好,可為什麼他們做自己喜歡而且會做的事都很「聰明」呢?
台灣人習慣於把上學叫「讀書」,可見「讀書」的重要性。而上了學,最基本的是要先學會認字、讀字、寫字、作文,沒有讀和寫的基礎,別的科目也難學好。美國人教育孩子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叫「睡前故事」(bedtime stories),不少孩子就是在這種「聽」的熏陶下,而引起主動「讀」和寫的興趣和慾望。
閱讀有什麼功效呢?閱讀可以豐富人生體驗、讓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激發求知慾望,幫助健全人格,昇華人性。可以說,閱讀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成就的大小!
常聽家長說叫孩子讀書他都不讀,每次喊都沒用,其實這時大人多半是手邊忙著其他的事,不然就是手拿遙控器拚命選台,想想就算你喊破喉嚨,小孩肯讀書,那才怪咧!
並非每個孩子都自動自發,對被動的孩子而言,讀書是寂寞、無聊、孤軍奮戰的,父母如果可撥空坐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寫字,幫忙複習功課,甚至陪孩子聊聊生活瑣碎雜事,共同分享喜、怒、哀、樂,孩子的心裡必定有著寄託感,孩子的心靜下來,自然慢慢獨立,所以「陪讀」勢在必行,無形中不僅增加親子關係,更發揮家庭教育的功用,一舉數得。
事實上只要用對方法,現在的孩子一點也不難教,再忙再累,也要與孩子互動,因為陪孩子讀書的機會,只有這麼一段,錯過了無法重拾,當一代延續一代時,孩子想起你當初的陪伴,心中除了感激就是將這份情繼續傳下去,孩子要善生、善養、善教,你做到了嗎?
孩子的閱讀活動應儘早開始,不能過晚,更不應缺失。如果少了兒童時代應有的閱讀活動,一個人就不大可能發展起好的閱讀能力,等孩子上中學時課業越來越繁重才發現讀書能力差,但那時已很難補救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