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因子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到底有哪些呢? 1.家族遺傳。 2.女性。 3.種族,如亞洲人或白人。 4.骨架細小或體重過輕者。 5.荷爾蒙缺乏或不足,如停經後婦女、早期卵巢切除者。 6.年齡,尤其是超過60歲以上。 7.鈣或維生素D攝取不足。 8.缺乏運動。 9.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含鋁的制酸劑(胃藥)、皮質類固醇藥物、利尿劑及甲狀腺素、抗痙攣等藥物。 10.疾病或某些情況導致負鈣平衡,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腎臟病、慢性腹瀉或吸收不良、副甲狀腺疾病等。 11.抽菸。 12.過量攝取纖維質。 13.過量攝取酒精。 14.過量攝取咖啡因。
治療 一旦發生骨折時應立即求醫,輕微骨折可包紮石膏固定,嚴重者需手術,如骨外固定或鋼板固定。具有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效果的藥物方面,目前有雙磷酸鹽類與選擇性雌激素受器調節劑等。至於非藥物治療方面,則包括衛生保健教育、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規律運動、戒菸戒酒、防範跌倒、改善居家環境等。
(大紀元資料室)
增加鈣質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增加鈣質的攝取,例如: 1.保持均衡飲食的習慣,廣泛攝取各類營養素及充足的鈣質。 2.多喝牛奶及攝取各類乳製品,此為鈣質的最佳來源。喝牛奶會拉肚子的人,可改喝低乳糖牛奶或優酪乳;至於肥胖者宜選用脫脂或低脂牛奶及其製品。 3.多攝取可連骨頭一起吃的食物,如小魚乾、小蝦米、魚罐頭等。 4.熬排骨湯時適量加入一點醋,有利於鈣質的溶解。 5.減少喝咖啡,或沖泡咖啡時加入奶粉,以減少鈣質的流失。 6.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萵苣、扁豆、甜菜、秋葵莢、可可、巧克力和花生等,避免與含鈣食物一起吃。 7.在鈣需求較多的生長發育期、懷孕期及哺乳期,必須特別注重鈣的攝取是否充足,可預防日後骨質疏鬆症的產生。 8.盡量減少抽菸、喝酒,以免妨礙鈣質的吸收。
此外,由於目前國內「吃素」十分流行,崇尚素食的人口逐年增加,除了宗教原因,更有許多是為了追求身體健康。然而大量纖維質的攝取,可能會減少一些礦物質,如鐵、鈣和鋅等的吸收,間接影響骨質密度,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性。因此蛋奶素或奶素是比較好的選擇,並鼓勵素食者飲食能夠多變化,尤其應廣泛選擇下列表中含鈣質豐富的豆製品及深綠蔬菜為佳。
--轉載自 華成圖書《女性更年期營養與保健》@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