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及其制品被公認為優質鈣和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牛奶中乳糖含量約為5%,
乳糖在腸道經乳糖水解後才能被吸收,
為機體提供熱量。
乳糖能調節胃酸、促進胃腸蠕動和促進消化液分泌,
還能促進鈣、鐵、鋅等礦物質吸收。
如果小腸黏膜乳糖缺乏,飲用牛奶後會出現
腹脹、腹痛、腹瀉、肛門排氣、腸鳴增加等症狀,
還阻礙了體內鈣、磷、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增加小兒佝僂病、成年人骨質軟化
和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的發生率。
以下是對付乳糖不耐受的幾點建議
少量多次
乳糖不耐受的發生往往與一次攝入乳糖過多有關。
少量多次飲用牛奶,不僅可減輕乳糖不耐受症狀,
而且可刺激和提高小腸黏膜合成乳糖的能力。
每日有規律地隨其他食物攝入一定量的乳糖,
可延長胃排空和腸轉運時間,
誘導大腸菌群對乳糖的適應性,從而降低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避免空腹飲奶
空腹飲奶,胃腸通過時間過快,
牛奶中的乳糖等營養成分較快地進入大腸,
使乳糖不耐受症狀更容易發生。
因此,不要空腹飲奶,
早餐可以與蛋、饅頭、餅乾等搭配食用。
選用酸奶
酸奶中的乳酸桿菌具有乳糖活性,
可促進牛奶中20%~30%的乳糖被分解﹔
乳酸桿菌可在腸道內繁殖,
抑制腸道內腐敗菌和致病菌的繁殖,
維持腸道正常菌叢的平衡,有利於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狀。
食用低乳糖奶及奶制品
通過超濾方法將牛奶中的乳糖去除,
或預先把乳糖加入牛奶中,生產出低乳糖牛奶,
使乳糖在食用前就被消化,以減輕乳糖不耐受症狀。
飲奶前補充適量乳糖
飲用牛奶前或就餐時,乳糖不耐受者可以先服用乳糖,
使機體能有效分解乳糖,顯著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