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乾不凈吃了沒病?


老人常說,當初哪有這麼講究,不消毒不洗手照樣沒病沒痛。現在的小孩太嬌貴,奶嘴要用開水消毒,回家要洗手,吃飯要洗手,大小便後還洗手,病痛反而比從前多。持有這種說法的人也找到了論據:多接觸點細菌,身體能產生抗體。

飯前便後洗手,對嬰幼兒的奶嘴進行高溫消毒是最基本的清潔方式,不屬於過度清潔。這也是全世界醫學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直在大力推廣的基本保健方式,自2008年前起,每年的1015日還被定為世界洗手日。近幾年國內外多項研究都顯示,不洗手會導致多種疾病。而物品、手用酒精消毒,被褥、地板用消毒劑清洗才屬於不提倡的過度清潔。


    
洗手降低細菌量,不生病又完善免疫
  洗手、高溫消毒能去除物體表面的一點細菌,但並沒趕盡殺絕。洗完手後,手上還剩下有一定細菌,但含量很低,不足以致病,又沒有破壞菌群的協調。這種情況下,人的身體免疫細胞能接觸到各類菌種,充分識別好的和不好的菌種。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免疫系統得到完善,免疫力得以提高。不用擔心洗手讓孩子接觸不到細菌的問題。

    
而有的人過分謹慎,生怕細菌,有的人隨身攜帶酒精噴霧,按了電梯按鈕後馬上用酒精消毒。這類做法才屬於過度清潔,會整個殺滅細菌,造成菌群失調。免疫細胞因為沒有接觸病菌,會造成識別錯誤——把好細菌認成壞細菌,而造成免疫力損害而導致疾病。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孩別太乾淨了接觸不到過敏原,長大後容易過敏。這也是偏頗的。如果因不注意衛生,肯定容易感染疾病。常生病會刺激免疫系統,反而誘發過敏性疾病。現在孩子疾病多絕對不是因為太乾淨了,而跟環境有關,跟空氣中的化學物質過多有關。而老一輩人覺得疾病少跟當時醫學不發達,疾病普查率不高也有一定關係。


    
洗乾淨了手就減少了病 
    “
病從手入這是肯定的。我們的手是個媒介,會沾上各種細菌和病毒。例如,公共場所擺放的刊物含大量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如果翻閱後不洗手,或習慣手指佔唾沫翻書,細菌送入口中,可造成腹瀉、胃炎、腸炎等疾病;兒童去菜田裏摘野菜、採草莓,菜地裏有很多寄生蟲卵,小朋友在菜地裏接觸到的泥土、植物等上面也順勢帶有。如果小朋友們沒有及時洗手,病從口而入,引發鉤蟲、鞭蟲、蛔蟲等感染;有些病菌帶入眼睛,引發結膜炎、紅眼病等眼部疾病。此外,流感等呼吸道疾病能通過飛沫傳染,飛沫沾在桌子上,手又碰到桌子,本人不洗手就進食,同樣病從口入感染疾病。所以SASYH1N1流感期間,保健專家都反復強調要勤洗手。

    
便後洗手同樣是基本衛生事項,腸道中有許多細菌,會隨糞便排出體外。那些患有各種腸道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的人則會有更多的致病菌或寄生蟲卵排出體外。大小便後,如果不及時洗手,手就會成為傳播疾病的媒介,和食物一起被吃進肚子裏。
 

    
據調查,中國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達63%,其中以56歲年齡組感染率最高。因飯前便後不洗手等不良衛生習慣導致蟲卵被吃進肚子。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首位是肺炎,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洗手可將肺炎的發生率減少一半。


    
譚小華提醒,家在飯前飯後,便前便後,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做完掃除工作之後,接觸錢幣之後,戶外活動後一定要注意手部衛生。 即使沒充足的水源洗手,可攜帶消毒噴霧、濕紙巾替代。這些產品市面有售,以清潔為主。短期內使用沒什麼問題,但最提倡的還是用清水洗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