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萬億


有人說,我們的孩子缺乏生存能力!
因為,上課要人接送,不會做家事,
不知天氣冷熱,有難不會求助,
無法容忍失敗等。


真的,
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很不會生存,
也不太懂得生活。
求生存是在逆境中苟活,
過生活是能隨時隨地從容過日子。
高度的競爭
使人無時不刻不在備戰求生存,而忘了生活。


合作才有競爭力
工業化使人口從鄉村湧到城市,
鄉村社區因而解組,傳統生活方式消失。


都市化生活的特質是匿名性高、
職業分殊、面對面的人際互動減少、
生活步調快、重物質享受。
再加上工業化社會講求競爭、自利、
自助、自保、個人成就,
我們的社會從此缺少互助、互惠、
共保、集體成就的生活價值觀。


人們以為工業社會就是要不斷的強調競爭才能生存,
不教孩子競爭就是置孩子的未來於不顧。


其實不然,就因為社會過度強調競爭,
我們更應該在生活中
強調互助、互惠、團結的價值,
否則這個社會
只有更原子化、疏離、自私、冷酷無情。


孩子只懂得競爭,卻不懂合作;
只追求成功,卻無法承擔失敗;
只懂得自保,卻不知互助;
只懂得應付生存,卻不知什麼是生活。
這對孩子的未來是不利的。


教導孩子生存力
有些孩子連最起碼的的生存能力都短缺,
父母老師沒有傳授給孩子如何因應危機、
面對困局的知識與經驗。
一味的保護孩子,迴避生活挑戰,
只會讓孩子的生存能力萎縮。


臺南鄭姓學童與父親屍體共處十五天,
不向他人求助;
屏東潮洲一廟公性侵小五女生長達三年懷孕墮胎。
這些案例凸顯孩子缺乏生存能力的事實,
也說明社區鄰裏冷漠的可悲。


另一些人為了生存而惡性競爭。
例如,只重視考試成績、名位、財富、
美貌、物質的擁有,
有時甚至不惜犧牲一切代價,
或爭得你死我活。


這樣的心態怎麼可能有時間、意願去關心別人,
更不可能去關心弱勢者的生存,
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緊張、不安全。


求自保不如懂互助
接著,人們為了珍惜好不容易到手的個人成就,
自是不願分享他人。
沒有自私、吝嗇,何以富強,
就成為強者的信條。


吝嗇金錢的人,大都也會吝嗇感情。
缺乏對他人的感情涉入,
自然就不會想管鄰裏、社區的事務,
尤其是對自身利益沒有好處的事。


楊梅發生大樓電梯壞掉,住戶不出錢修理,
造成鄰家孩子玩耍掉入身亡,
就是典型的自私吝嗇作祟。
為了守住辛苦爭來的成就,就拼命自保。


富者怕國家徵稅,想盡辦法逃稅、
施壓政府減稅、找會計師避稅。
富人怕多金被搶,會要求政府多聘員警。
一旦國家無稅可保民,
他們轉而自請保全、保鑣來自保。
君不見臺灣社會員警多、保全多、保鏢也多,
連十幾歲小毛頭都加入當保鏢。
既然能自保,何需他人互助。


如此,整個社會競逐私利、吝於關心、尋求自保,
忙於求生存,不懂得生活。


生活要有競爭力,也要有互助合作;
要能應付生存壓力,也要朋友弟兄感情相挺;
要有成功的喜悅,也要有接納失敗的雅量;
能驚險安度難關,也要從容不迫上臺下臺。


教孩子懂生活
很多人會指望教育多盡點心力,絕對有道理。
家庭功能萎縮了,社會價值在沈淪,
與其責怪父母不盡責,不如從下一代教育下手。


教師常埋怨社會價值變得不好教育。
教育本來就是越不好教,
才越能凸顯教育專業的重要性。
好教的事由家長去教就夠了,
幹嗎設學校專辦教育?


教育孩子懂得生存與生活,也不是那麼難,
例如,課程中加入危機處理的議題討論;
個人作業改為團體方案報告,
同時可學到競爭力與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又例如,成績評量不再以百分點計分,
而以五等第評量,使全班的對手
從三四十人下降到四群人,
或多或少可降低競爭的氣氛。


訓練孩子模擬面對危機事件的因應之道;
鼓勵有需求就應求助,降低處處求自保的焦慮;
教導孩子示弱 其實是強者的美德,
同時也會去除獨占、獨享、絕對擁有的心情,
也可消除無法容忍與他人分享,或失敗的挫折感。


孩子不知求助,不願求助,不知分享,
如何能生存,如何會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