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管大人和小孩,沒有人不喜歡聽到來自身邊人們的讚美聲。對孩子來說,爸媽的讚美更像是一劑「超級強心針」,能讓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心,更有動機接受未知的挑戰。本月,學前教育雜誌邀請專家帶著爸媽認識正確讚美對孩子的好處、檢視平日習以為常的讚美策略是否合宜,並針對0~6歲的不同幼兒提供正確的讚美原則,協助爸媽掌握正確讚美的原則,不再落入讚美孩子的危險陷阱中!


讚美是一種藝術,想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心意,又不造成錯誤認知,其實有方法可循。以下,整理了讚美孩子的原則與分齡策略供爸媽參考。


讚美的原則


 


1.讚美「過程」而非「結果」
爸媽必須能看見孩子正向的部分並讚賞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只看重最後的結果,才能讓孩子把焦點放在提升自己的實力,不致於為了結果不如預期而失去自信,或是追求排名、優勝而不擇手段。。



雷庚玲老師提醒爸媽,當過於看重結果,孩子很容易誤會爸媽對他的「正向關懷」是有條件的,一定要達到某種目標,爸媽才會喜歡他,孩子可能因此不敢或不願做某些嘗試,因此沒辦法真正發揮自我。她建議即使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爸媽仍須欣賞孩子正向的部分,先讚美孩子在過程中做得不錯的地方,再公正地指出可加強的部分,除了給予情感支持,也同步加強孩子的學習動機。



2.具體地讚美,針對努力而非能力
讚美時,必須具體點出孩子表現之處,避開抽象語彙。比如:與其讚美孩子圖畫得好棒、好美,不如直接說明他使用的綠色很美,讓人感受到春天來臨的感覺。這樣的讚美會更直接傳達你的訊息和建議。


從研究中已發現,必須讚美孩子努力的歷程而不是聰明才智,幫助孩子發現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才能讓孩子有持續努力下去的動機。因此,陳淑敏老師建議爸媽應盡量陪伴孩子,不是花錢把孩子送入才藝班,只關注最後的成果或分數,才能看見孩子在不同階段投注的心力與進步,並依此提出真誠的讚美。




 


3.


讚美孩子的各種特質,不只成績
陳若琳老師發現,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從他會翻身、扶著東西站起來,到踏出人生的第一步,爸媽都會由衷地發出讚美之聲,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讚美卻日益減少,尤其到了進入學校後,大多只讚賞學業成績的表現。

但成績不是孩子的一切,在每天的親子生活中,爸媽一定找得到值得讚許孩子的表現。比如和孩子共讀和共玩時,你發現孩子令人驚豔的想像力;孩子願意分享、主動幫忙摺衣物、做菜;怕水的兒子願意挑戰學游泳……這些都是值得讚美的表現,也是一點一滴累積孩子自信的來源。


 


 


4. 真誠的讚美,避免誇大不實
如果口中說著讚美的話,但態度輕率,孩子會知道大人只是在敷衍他。因為聲音是有表情的,有溫度的,孩子能判斷出你的讚美是不是發自內心。


此外,讚美並不表示一定要說誇大不實的話,而是要多用正向語言。張召雅老師曾遇到一位幼兒園孩子收完積木後,喜孜孜地跑來問她說:「我會收玩具,我是不是很聰明!」如果回應孩子他很聰明,那是不真實的,她只有謝謝他。她認為一定要依孩子的真實表現給予評價,讓他收到正確回饋,才不會讓他產生「自我感覺過度良好」的問題。


5.善用表情、口頭或肢體語言讚美
陳若琳老師指出,小小孩對大人的情緒其實相當敏感,溝通與解讀訊息的能力也超乎想像。只要爸媽用心觀察,比如:當在遊戲床內的寶寶望著你,再看看旁邊地上的球,而你把球撿給他,他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信心,因為你收到正確訊息。因此,在表達讚美時,別忘了除了口頭語言,要善用大人的表情(如:微笑)、動作(如:摸摸孩子的頭)或手勢(如:以大拇指比出讚的手勢),即時讓孩子們明白自己受到認可、讚賞與注意。。


 


 


本文出自 學前教育6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