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孩子面臨學習和考試的負擔,以及不能順利應付考試時,做父母的應該想辦法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大人在對孩子講話時,父母要謹慎思考一下「怎麼說,孩子才聽得進去?」這一問題。要想一想除了一再勸說「你要用功呀」之外是否還有別的辦法;除了「不要光看電視」之外,是否還有更好的說法。父母應找到比這幾句未加認真思考的話,更能尊重孩子心理的表達方式。


某一雜誌上介紹過這樣一個例子。該雜誌對兩個犯同樣錯誤的孩子進行了研究,對其中一個孩子說:「這像是這個孩子犯的錯誤。」對另一個孩子說:「這不會是一個孩子犯的錯誤。」那麼前者這個孩子肯定地說:「反正我會犯這樣的錯誤。」而後者這個孩子思考後說:「我為什麼要犯這樣的錯誤呢?」這麼一來問題就搞清楚了。


因此,當遇到必須要對孩子說的問題時,作為母親必須要考慮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採取讓孩子更能接受的說法。 比如對學習負擔重的孩子可以採取「心理換位」的方法,減輕其負擔。



舉凡是確定學習目標,或者當考試的日期臨近,不愛學習的孩子就會突然產生壓力感。例如,當孩子知道需用一個月的時間做完有300道比較複雜的習題功課,或者是3天後就要考試,可是孩子還沒有充分地複習,這樣的情況就是如此。並且一旦這種壓力增大,孩子就很難以平靜的心理狀態坐下來讀書。


在這種情況下,大人可以採用心理換位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說明。以前面的例子為例,比如說:「一天做10道題就可以了」、「還有72小時的時間呢」。這樣做,就可以大大減輕孩子因300道習題的數量之多和3日的數量之少而形成的心理負擔。


表達同一個事實,只要變換「單位」來表達,也會使孩子接受的印象有一個180度的變化。父母多思考把這個稱為替代換算,是糾正孩子厭學時所廣泛採用的心理手法之一。


而現在的父母對孩子有一種不好的傾向。即對孩子管束得太多,他們對孩子的談話往往易於說成「你要給我……」的命令型。命令型是大人與孩子思想交流的單方面行為,並未考慮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性。孩子勢必會出現逆反心理,而採取反抗的態度。



聰明的父母在這個時候會想辦法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此如,以「某某,如果你試著……如何?」來代替之,採用這種「建議型」也是一種好方法。只從形式上看這是在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樣做孩子必定會認真聽。並且,「建議型」是讓對方做出決斷,所以利於自然地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引導方法的策略之一,就是預先有意識地選擇提問的內容。不瞭解這種策略的人很容易被誘導。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引導孩子學習。比如,當發現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不說:「你說清楚是學習還是出去玩?」而可以一開始就問:「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學呢?」有一句格言說「欲速則不達」。為了讓孩子喜歡學習,同樣不能採取這種急於求成的方法。大人為了讓孩子盡快由厭學變為喜歡學習,對孩子毫不留情地說「你給我學習,你要喜歡學習」,這反倒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使其越來越厭學。在這方面,與其說直接讓孩子學習,莫不如改變一下與學習沒有直接關係的狀態,使其在不知不覺中瞭解學習的樂趣,這樣不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負擔,是一條使孩子喜歡學習的捷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