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應因能力、興趣與發展,分為家庭型、事業型、享樂型,年輕時可能稱不上事業,但是你會為工作早出晚歸,或許可說是責任感或為了保住飯碗不得不拼命,
其實內心是渴望結婚當家庭主婦,然後退出職場洗手做羹湯,那麽骨子裏你是家庭型。
但是如果你有強烈的競爭欲、好勝心,即使嫁人壓根不想考慮生兒育女的問題,恨不得嫁得男人可以替女人懷孕,那麽你就是事業型。
還有就是享樂型,工作敷衍了事,沒有上進心、責任心,只想混日子,當了人妻人母,照樣將事情丟給保姆,自己只顧美麗時髦、玩牌購物,將自己的青春與金錢揮霍出去。
有個真實例子,曾經有位女友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在老公小孩的折磨下,成為被丈夫嫌棄的黃臉婆,有聚會的場合覺得她帶不出去;小孩嫌她老土不會打扮,到學校丟他的臉。
當朋友聚會大家都在交換名片時,她感到被遺棄於圈外,沒有名片可以拿出來,等於沒有被社會認同的頭銜。
曾經有人主張家庭主婦也應該印名片,但是這是個不會升遷的工作,必要性不大需求性也跟著降低了。
最後她痛定思痛,每天早起半小時先打扮自己,才為家人準備早餐,清潔打掃工作請鐘點女工代勞,自己就有時間學習,無論是插花、外語、烹飪、舞蹈....,透過學習增長和肯定自己,你的面容透露出的訊息會跟以往不一樣。
從此她得到家人的贊賞與尊重,不再是不修邊幅又肥又醜又嘮叨的婦人了。
所以你不能為你婚後的怠惰找藉口,最常聽得是“為家庭犧牲奉獻”,當女人失去自我,最後將失去一切。
這麽說似乎否定女人犧牲青春、奉獻自己於家庭?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光是這近五十年,我們可針對社會結構、情感結構、男人結構來說明時代的變遷。
首先“社會結構”與以前已經大不相同,從前還是依尋著男主外女主內,明確地各自扮演男女的角色,兩性分工清楚合作無間。
以前的婦女投身家庭,她不用擔心年老色衰就被冠上性格不合、情感轉淡,然後被迫下堂求去。
意思即是現在的糟糠妻大多被棄,所以現代女性投入事業相對帶給自己安全感,不要將變數這把鑰匙交給男人;
除此之外,現代社會很多男人的工作已經被女性取代,女人已經成為男人的競爭對手,男女亦日趨中性化,現代人需要同時扮演或勝任多重角色。
再來兩性“情感結構”不同,以前媒妁之言,男人對女人存在責任,有婚姻才能有性行為;
現在自由戀愛,兩情相悅的事,男人不願意再對女人許下終生的承諾,愛則合、不愛則分。
封建社會賦予男人權利,同時給他照顧女人的使命,社會的輿論具有監督及約束作用。
現在一切蕩然無存,情義道義也比紙張還薄。
還有“男人的結構”在生理和心理也與以前不同,從前男尊女卑,男人頂天立地肩膀能扛得起責任,心理能夠承受壓力,保護女性更是責無旁貸;
現代男性卻越來越可以從生物鏈裏頭淘汰,遇事懦弱、遇強則弱、體能纖弱,女人如何依靠這樣的物種?
你還一生為他?結果怎麽死都不知道,因為他還是變臉高手,隨時可以翻臉不認人,最後不得不接受這些不爭的事實,關於以前的甜言蜜語、信誓旦旦,都是追求手段罷了。
他的戲唱完也落幕了,你還一時醒不過來留在舞臺上發呆,找不到人問為什麽?
把你捧在手掌心百般呵護是他,忍心重重將你摔在地上也是他?
這時你爬起來還得裝得若無其事儀態優雅,千萬不能讓他知道你受傷了,只會換來二度傷害,休想由同情獲得愛情,只有看到男人更無情的嘴臉。
收放自如是你必修的課程,找人演對手戲不容易,至於能唱多久憑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所以女人你一生為誰?
除了讓自己有謀生能力,老公不能靠、養兒不防老,“自我增值”是唯一的出路。
那就是不停地學習,舉凡對工作有利或是擴展興趣愛好的課程,培養獨處的能力,不能一個人就發慌,更不能怕寂寞。
以及交往會讓自己進步的朋友,包括思想、言談、舉止,情感的路只能當作打發時間或是娛樂節目。
“女為悅己者容”亦過時,應該活出自我“女為己悅而容”。
作好生活規劃,該健身美容、逛街購物就去,不要為了以為遇到世上難得的“帥哥”就改行程,以後你會知道果然是難得的“衰哥”。
因為男人動物的本能,優良的一面維持不了太久,本性粗鄙的一面就會表露無遺。
同時現代男性很會腳底抹油,一旦征服你了、你認真了、責任上身了,他便一溜煙跑了。難不成要做個前面所說享樂型的女人?
非也,女人你要工作認真因為這是維持你的生計,玩樂認真這是你不要虧待自己,惟有對男人、對情感你不能再認真,認真只會讓你嘔心吐血,為自己活好每一天,這世界沒有少了誰就活不下去。
明天地球照樣運轉並沒有世界末日,太陽照樣由東邊升起,蟲鳴鳥叫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