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與慢學 文/Bubu
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常常有人稱讚我對孩子很有「耐心」,我自己卻一點都不這樣認為呢?經過許多經驗與討論,我終於想通了,原來是我與他人之間對於「耐心」的定義不同。
我查了「耐心」的中文與英文的意思,分別列給大家參考:
《國語辭典》:「心情平和不厭煩、不急躁。」《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非肅不薦足下,奈吳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文明小史》第七回:「況且兄弟素性好做事情,等到出了事情,要學他人袖手旁觀,那是萬萬沒有這種好耐心。」
英文對耐心的定義簡譯如下:「對於事情的延遲可以不帶任何抱怨,能心平氣和的接受。」
耐心是一種能力,有耐心的人能花時間去克服需要特別用心與努力的困難。因此,當我們說一個人很有「耐心」的時候,他所付出的努力至少應該「超越一般」的標準,有「額外」的意味,但在我教學或帶領活動時,我所做的工作或維持的情緒都只能算是「分內」之事。
從以上的定義,我看到兩個很重要的語詞,一個是「延遲」,另一個是「特別」。也許我們的教育總是急著看到效果,因此在急切之中,正常的學習成果就變成了「延遲」或「特別不理想」的狀態。我們太習慣「超前」的表現,所以就難以忍受「正常」的速度。
在學習中,「一學就會」並不是教學者應有的期待。我之所以允許學習者花多一點時間來重複了解或不斷練習,只是為了執行教育中理當如此的過程與價值,而不是為此付出特別的努力。我不贊成把「應有的對待」美化為「耐心」,因為這會使得「不肯等待,毫不寬容」變成大家心中合理的標準,也會阻礙教學互動中的檢討與進步。
我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是因為暑假到了,學生的生活因為假期而可以放慢,如何利用假日來補足平日生活中難得的慢學經驗與寧靜生活,其實跟帶孩子出遊是同等重要的安排;父母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假期重新檢視「耐心」的意義。
我記得只要在學期中討論學童的生活作息表,父母總會提到過度緊湊的課業所造成的壓力。大家都說不發脾氣很難,不著急更難,於是親子之間的溝通總是無法心平氣和;那麼在暑期的長假中,時間不再處處逼人,至少每個家庭應該試試如何保持良好的氣氛。
學習的步調也是如此,如果能善用假期較為舒緩的節奏,讓孩子在閱讀、操作家事或任何學習中體會「慢慢學會」的正常程序;允許他們去融會貫通「觀察、記憶、比較」的三部曲,或許他們會因為一年中有兩段真正完整的經驗而更有能力面對平日的緊張。
我一直都相信,讓孩子擁有完整的學習經驗,不是大人特別送的「耐心」禮物,而是他們應得的學習氛圍。
感謝 葉子 文章圖框分享
感謝 秋菊蘭若 媚兒分享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