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鄧蔭萍:先擁抱,再說話




  • 作者:許芳菊 採訪整


【EQ 家庭教養分享: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所長 鄧蔭萍】教養專家鄧蔭萍長期投入親子教養的研究工作,卻被兒子吐槽:心理學要重修。即使身為專家,也不一定是一百分的父母,但是,他們跟兒女沒有距離。





鄧蔭萍不但長期投入親子教養的研究工作,更實際走入社區帶領新手父母的成長。面對家中正在念小六的兒子與小二的女兒,鄧蔭萍坦承,當父母真的是高難度的挑戰。大兒子常常跟她開玩笑說:「我就是生來砸媽媽招牌的!」



陪伴兒女成長的過程中,該如何引領他們在情緒發展上健康的成長?鄧蔭萍分享了她親身的領悟。


---


在家裡做情緒教育,我用過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跟孩子寫情書、寫紙條,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法,因為孩子最需要的,是你能夠了解他。


還有,絕對不在氣頭上處理事情。因為如果一直吵下去,就會沒完沒了,一定要有一個人先煞車,等到另一個人情緒穩定以後,再來談這件事。情緒穩定之後,孩子有時就會很尷尬說:「沒有啦,不要講了,我知道了。」


我還試過一招很好用的方法,就是邀請孩子,跟他單獨約會。這是關係修復的好機會。那段時間要注意,即使你對孩子有千百個不滿意,都不要特別去說。你會發現,那天孩子會特別活出來。


例如,有一次早上孩子出門,我們都為了某件事生氣,很火,大家都不舒服。事後,我也覺得這樣不好,到了中午,我就去跟老師請假,帶他出去吃飯。我也沒跟他說什麼,只說:「我今天就是很想帶你出來吃個麵。」吃完飯,我們一起去公園走一走,也沒特別講什麼,就問他:「你還好嗎?」回到家後,他就好了。孩子有時就是需要抒發,需要被看見、聽見,知道他是被呵護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