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Frozen Shoulder),


形成原因是肩關節囊及周圍軟組織之發炎、


纖維化所導致肩關節疼痛及活動幅度受限之肩部疾患。


五十肩的病理變化是肩關節囊發炎伴隨著關節囊變厚、纖維化。


滑液囊中的滑液減少,


使滑液囊褶疊黏連,最後表現出來的就是活動幅度受限制。


年齡:好發於40∼60歲之間(因多好發於50歲左右,故俗稱「五十肩」)。


性別:女性多於男性。


疼痛部位:肩膀關節附近,有時會向附近延伸。


活動角度:主動及被動肩關節活動幅度均受限制,其中以外展、外旋、內旋之活動受限最多。


五十肩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五十肩」主要的症狀是肩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


患者可能有手臂上舉、平舉、前旋(為伸手勾搭肩膀的動作)、後旋(無法將手舉到後面扣釦子或拉鍊等)活動受限,活動時伴隨疼痛的症狀,所以連日常生活的動作(梳頭、脫穿衣服或扣後扣等)都會受到影響,疼痛嚴重時,甚至夜間都無法入眠。


病程基本上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逐漸冰凍)
病人屬於急性發炎期,即使休息也覺得疼痛,找不出真正的痛點,只知整個肩膀都疼痛。


第二階段(冰凍期)
病人已覺得肩關節僵硬,某些方向的關節活動幅度有限制,但疼痛情況已較緩和。


第三階段(解凍期)
若達解凍期,已算逐漸恢復中。


五十肩如何治療?


第一階段(逐漸冰凍)
在急性發炎期,疼痛是最重要的症狀,患者可用冰敷袋在肩關節處進行冰敷,可減輕疼痛(僅此階段可使用冰敷)。此外,藉由外力協助,在患者可承受疼痛程度內輕微運動,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而減少肩關節局部水腫或淤血的情況。例如「鐘擺運動」。需注意的是急性發炎期時,手上不要握重物,且動作不需太大。


第二階段(冰凍期)
此時患者覺得肩關節僵硬,某些方向的關節活動幅度受限制,但疼痛的情況已逐漸減輕。患者可運用浴巾或木棍,讓健側手協助患肢作運動。


第三階段(解凍期)
此階段疼痛情形已趨於緩和,經過早期的疼痛,會使肩關節附近的肌肉張力增加,更由於患者本身怕痛的「保衛機制」,自然會不敢動到患側,使得肩關節附近的軟組織經過發炎狀態後,產生纖維化而逐漸攣縮,造成肌力衰退。


為了增加肌力與關節活動幅度的恢復,此階段仍需繼續活動肩關節,但是患側手上應拿重物:如啞鈴、罐頭等(0.5∼1公斤重)。


五十肩的運動療法(復健治療)


正常人的手臂可上舉180度、後伸45度、內收45度、外展180度、內旋90度、外旋90度。但是五十肩的患者在這6個動作中,可能會感到疼痛或是無法伸到應有的角度。


進行運動療法前可先熱敷(約10分鐘),要緩慢、持續進行肩臂運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感覺到疼痛是正常,必須要克服疼痛的感覺。


常用的鍛鍊方法


一、鐘擺運動(如圖):
背微彎,患肢自然下垂,利用軀體搖動,帶動肩關節依鐘擺方式讓手臂自然前後、左右移動,或轉圓圈,動作由小而大,由慢到快。(當疼痛減輕後,可握0.5∼1公斤的物品,以加強運動效果)


二、旋轉運動:
平躺於床上,手臂與身體成直角,手肘屈曲。利用前臂之重力來旋轉肩關節。


三、推牆運動:
面向牆壁,手臂舉起與肩膀同高,掌面貼觸牆壁,上身重心向前移動。


四、爬牆運動:
正面向牆壁,患肢沿牆壁向上爬動,盡量把手指向上爬至最大極限,然後放下手。患側伸向牆壁,沿牆壁向上爬動,盡量把手指向上爬至最大極度,然後放下手。


五、聳肩運動:
身體站立,兩肩放鬆,緩慢旋轉肩部,由順時針開始,重複20次,再換逆時針方向,重複20次。


六、拉手運動:
放一個直徑10公分的毛巾捲於患肢腋下,健側手捉住患肢前臂,往身體方向拉動。


七、毛巾運動(如圖):
運用棍棒或布條,健側手與患肢可輪流在上下位置,由健側手協助牽動患肢。


五十肩主要的症狀是肩關節疼痛、活動幅度受限,雖沒有生命危險,但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起居,所以積極治療是必要的。如果治療得當,對肩關節疼痛與活動幅度受限的症狀均有極佳的療效。


台北縣立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癑G昌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