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語言是一條線

作者﹕方靜


語言是有溫度、有表情的,透過感觀知覺

去認識領會箇中況味,經過醞釀沉澱之後,

就能夠瞭然於胸,所以,出言不可不慎。


偶然間,收聽到一個廣播節目,主持人與來賓

正在熱烈的討論:當今科技發達,日新月異,

手機簡訊氾濫,幾乎已經到了取代語言對話的

地步,甚至於近親、膩友,也都透過這個時髦的

方式來溝通,而電子產品的畫面所呈現的文字、

符號,冷冰冰又硬梆梆的,實在是很不習慣。


主持人頻頻附和,並且說道:「語言是一條線,

能夠聯繫分隔的兩端,儘管科技再進步,

還是無法替代。」


「語言是一條線,能夠聯繫分隔的兩端」,

這個概念清新脫俗、淺顯易懂,實在是精確高明

的譬喻,這位主持人的功力識見,果然不凡。


關掉收音機之後,仔細推敲這個觀點,

爬梳整理出更多的想法,值得再三玩味。


就在此時,想起了一則有趣的故事:

古希臘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因家境貧窮,

年輕時曾在貴族家當奴僕。有一次,主人要

宴請許多當時赫赫有名的哲學家,就吩咐

伊索準備最好的佳餚美饌來款待,伊索

胸有成竹的承接任務。宴客當天,一道道的

上菜,令人費解的是,每一道菜盛裝的都是

各種動物的舌頭。 主人驚訝不已,疾言厲色的

質問他:「這是怎麼一回事?」


伊索回答道:「您要我準備最好的菜,

舌頭是傳述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哲學家來說,

沒了舌頭,也就無法明白表達他們的觀念思想,

所以,我覺得沒有比舌頭更好的東西了。」

客人們聽了,都認為很有道理而開懷大笑,

主人也覺得很有面子。


第二天,主人又要請客,故意叮囑伊索準備最壞

的菜。誰知上菜時,依然是一整桌的「舌頭宴」。

主人怒氣沖沖的指責伊索:「今天你怎麼解釋?」

伊索不急不徐的回應:「禍從口出,誹謗、

造謠、誣衊、中傷、挑撥……等壞事,難道

不是透過舌頭產生的嗎?所以,我覺得沒有比

舌頭更壞的東西了。」語罷,全場貴客嘩然,

無不稱讚伊索的智慧。


語言,就如同一條線。


然而,線,能夠用來做連結溝通,也可以用來

做捆綁束縛,端視它的內涵和用心是甚麼。


《聖經》箴言中即指出:「一句話說得合宜,

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俗諺講得更通俗平易:「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


而良言惡語,不全然在於華麗的詞藻,

或者嚴苛的語彙,因為,語言是有溫度、

有表情的,透過感觀知覺去認識領會箇中況味,

經過醞釀沉澱之後,就能夠瞭然於胸,

所以,出言不可不慎。


想到這裡,記起了朋友曾經說過的,

她與母親的真實故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質樸耿介的鄉下婦女,

講話往往直言無諱、不加修飾,敏銳細膩、

多愁善感的朋友,常常覺得被母親的語言所惑、

所傷。朋友詼諧逗趣的學舌模仿道:「是不是

沒有神經知覺?天冷了也不知道添加衣服。」


小時候,總感到母親刻薄寡恩,不通人情,

曾扼腕嘆息、暗暗叫苦;未料,成年後,

竟驀然驚覺那些語言的溫度與表情,

原來,儘是溫暖與殷勤。


當時,朋友的故事說得活潑生動,

至今,餘韻不絕。

想來,也不禁深深為她們母女倆人的

因緣善解而慶幸。


《史記》中有關韓非子的傳記,再三提到

一個觀點──「說難」,人與人之間說話

最困難,所以,學習說話的藝術就很重要了。


知道何時該講,何時不該講,要如何講,

是一門大學問,即使如今已到中年,還常常

為自己的出言不遜,而後悔懊惱呢!


讓我們努力的學習增長智慧,以純真、

純善的語言,做一條細細柔柔的絲線,

來聯繫所有緣深、緣淺的相識或不識者,

為世間創造更多的溫馨與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