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中心、王昶閔/綜合報導〕刊登於「小兒科期刊」的美國研究指出,幼童觀看快節奏卡通可能有損短期記憶,集中力與邏輯解決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研究中觀看卡通「海綿寶寶」僅九分鐘的幼童,學習與自制能力馬上降低,看完節目後接受拼圖與自制力測試時,表現比看慢節奏卡通的幼童差。
看快節奏卡通 表現較差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李拉德找來六十名四歲兒童,隨機分配成三組,第一組讓他們觀看平均每十一秒改變場景的「海綿寶寶」,第二組觀賞平均每三十四秒才變換場景的卡通「Caillou」,第三組讓他們畫畫。九分鐘後,三組同時接受自制力和衝動程度等心智功能測試,結果「海綿寶寶」組表現比慢節奏卡通組差,慢節奏卡通組表現又比畫畫組差;測試可以忍多久不吃糖果時,「海綿寶寶」組平均忍了兩分半鐘,另兩組至少等了四分鐘。
李拉德表示,先前已有研究指出,兒童看電視會引發長期注意力問題,但這項新研究顯示,就算只有短時間觀看,也會立即出現問題,育有年幼兒童的父母應該為之警惕。她說,父母應該知道,幼童觀看這類節目,學習能力和自制力會立即減低,「我不建議讓孩子在上學途中或任何需要集中注意力學習時看這類節目。」
李拉德表示,問題並不在尼克電視台製作的「 海綿寶寶」,她發現其他兒童在觀看其他快步調的卡通後也出現類似問題;尼克電視台發言人比特勒則駁斥研究結果表示,「海綿寶寶」的目標觀眾是六歲至十一歲兒童,「讓非目標收視群看九分鐘節目,這種研究方法值得商榷,這麼做也不可能提供家長信賴的有效研究。」
參與研究的六十名兒童大多來自中產或富裕的白人家庭,李拉德表示,選擇四歲孩童,是因為這個年紀剛好是特定自制能力發展的核心時期。
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認為,給不同孩子收視幾分鐘不同影片後,僅根據後續心理測驗結果,就要論斷影片對孩子大腦執行功能的影響,似乎有些「勉強」。
研究論斷方式 醫師:太勉強
葉啟斌表示,看卡通影片是被動接收,大腦處於放鬆狀態,之後要立刻做心理測驗,反應本來就會變慢,需要時間調整。影片內容若與日常生活相關性大,大腦功能轉換所需時間較短,測驗成績自然好,但這只是暫時性,不能由此論斷影片內容的好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