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ucket


在當今社會裡,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點敬畏之心,否則就會變得浮躁、庸俗,甚至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中,對權力的濫施超過了對法律的敬畏,對醜惡現象的追逐勝於對公眾民意的敬畏,從而深深陷入罪惡的泥坑,演繹了一幕幕人間悲劇。



敬畏,是一種心懷神聖感的尊敬和惶恐
      曾幾何時,天不怕地不怕成為國人的一大風尚,大有王朔的小說:“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氣慨。於是,吸煙、酗酒、隨地吐痰、垃圾遍地;於是把吃野味當做一種時尚,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下跑的,山裡藏的、水中游的,凡是能獵捕到的,無一不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人們並不懂得對自然規則的肆無忌憚就會招致滅項之災。
   


  懂得敬畏是一種美德。抑制邪惡的真正力量是恐懼,而不是空闊的仁慈。不懂得敬畏,就是破壞規則,破壞我們賴以正常生活的規則,最後自食其果。在澳洲,人們把遵守規則視為一種高尚的美德。你可以看到儘管一個人在野外垂釣,釣到了不構尺寸的小魚,一定放歸大江大河;釣到了公螃蟹帶回家,釣到了母螃蟹同樣放歸大海。因為澳洲為了保護自然資源已經做出了規定。澳洲人一絲不苟地執行,在規則面前,他們寧可循規蹈矩,也絕不越雷池半步。而國人則不同,譬如在交規面前,只怕員警,不怕紅綠燈。沒有員警的地方,任憑紅燈閃爍,依然照行不誤。在我們的心中只敬畏災難,從不敬畏規則。豈不知,不敬畏規則必然致災難。



生活是一種修行,重在心存敬畏
      美國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在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道:“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裡的最後一天,你還會浪費自己每一天的生命嗎?如果你珍視自己的每一天,好好生活,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古往今來,敬畏正是以其作為修身之道、倫理之基和德性底線的極端重要性,被恒久普遍地關注和重視。在中國思想文化中,向來不乏“敬畏”的傳統。儒家認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倖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道家敬畏“天道”,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佛家敬畏浩瀚的宇宙、遼闊的虛空和生命自身的神秘,宣導“五戒”“十善”。在伊斯蘭教裡,敬畏不僅是一個崇高的信仰境界,也是一個高尚的道德境界,強調“敬畏是萬善之源”, “凡敬畏而且修身者,將來都沒有恐懼,也不憂愁”。
   


  在西方,基督教視“敬畏耶和華為智慧的開端”,認為敬畏上帝是信徒的首要德行。由於敬畏上帝的觀念深深融入了西方人的價值觀念和日常生活方式之中,因此敬畏自然、敬畏生命進而就構成了西方人倫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支撐。
   


  可以說,薪火相傳的敬畏思想,已經成了無形的、神聖的人類行為“指明燈”、 社會和諧“推進器”、國家穩定“安全閥”。一個人立身處世,心存敬畏,就會思當所思,行所當行,止所當止,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膽大包天、為所欲為,就會越雷池、闖紅燈、踩底線,于己于人、于家于國都可能帶來可怕惡果。
     
 


    懂得敬畏吧:敬畏自然法則,敬畏社會秩序,敬畏人間道德,敬畏“頭頂上閃爍的星空”。懂得敬畏才會有真正的和諧,才會真正遠離災難和不幸。心存敬畏,我們才能把握自己,有所堅持,有所不為。心存敬畏,我們才能進退有致,不致乖張。心存敬畏,不是擔心觸怒神靈會遭遇報復的“泛靈論”,也不是喪失自信、無所作為的“匐地臣服”,而是一種清醒,一種明智,一種謹慎,一種自覺,一種做人的信念和境界。


 


      懂得敬畏是阻止我們滑向淺薄無知、恣性妄為的堅實護欄,是保證我們遠離災難與不幸的不二法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