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處理問題要心平氣和,
心不平、氣不和,
則容易說錯話,讓問題更複雜。


聖嚴法師開示


誦念佛或菩薩名號的修行方法,
其歷史就和念佛一樣古老。
在最早期,
這種誦念名號的方法(通常會一面念一面禮拜),
和在腦海裡觀想佛相的方法是一體的。
事實上, 『念佛』這個詞,
本身就包含著『念佛的名字』和
『觀想佛像』的雙重意義。
然而,自從淨土宗在中國流行以來,
稱名念佛的修行法
就凌駕於觀想佛像之上,一支獨大。
淨土宗所崇拜的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
據《阿彌陀經》所載,阿彌陀佛曾發大悲願,
要救渡所有虔誠念想他和呼喚他名字的人。
凡這樣做的人,不但可以除盡業障,生大功德,
還會在臨終前看到阿彌陀佛的顯現,
把他接引至西方極樂淨土。
在西方極樂淨土,
一個人很快就會開悟成為大菩薩或佛。


禪宗並不認同人可以在西方淨土重生,
或可以單靠佛的力量得到救渡的這種思想,
禪宗所強調的是不執著於任何東西,
目標是透過禪法去直接體現我們本具的佛性。
儘管如此,禪宗的修行者
往往還是會修習稱名念佛和觀想佛像的方法,
目的是要牢記佛就是法身的體現,
牢記眾生本具佛性,
而不是為了可以在西方極樂淨土重生。
正因如此,禪圈子裡流行一個說法: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自性就是阿彌陀佛,心就是淨土所在。)
禪宗念佛,是為了直接體現我們在內在的佛性。
事實上,當禪宗的修行者念佛時,
往往會採取公案式的風格問自己:
『是誰在念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淨土宗的大師(如二十世紀的印光法師),
都是深受禪宗修行者敬重的人。


稱名念佛可以獨自進行,也可以與他人一起進行。
雖然稱名念佛可以默默地念,
但最好還是念出聲來。
單獨一個人念時,
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聲音上;
多人念時,則應該同時聆聽別人的聲音,
以便與大家的聲音協調一致。


稱名念佛時,不必再腦海裡觀想佛相,
只要全神貫注於念誦本身即可。
有些人在稱名念佛時,
會在佛或菩薩的名號前加上『南無』二字:
如『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
意思是,『皈依於阿彌陀佛』
或『皈依於觀世音菩薩』。
重點是口、耳、心這三個部分應該是統一的。
如果心不在焉,只有嘴巴在動,
則不能算是稱名念佛。
另外,最好是搞清楚佛號的念法,
念的時候不要太快,不要太慢。
念誦時保持韻律、專注而肅穆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夠把整個人投注在念誦中,
那就有可能達到『一心不亂』的狀態。


念誦時,腦海裡對每個字都應該是清清楚楚的。
就像我們提過的所有修行法一樣,
保持心平氣和與放鬆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覺得難以集中注意力在念誦聲時,
不要過分焦慮或因此產生挫折感,
尤其不要勉強自己投入特別的熱忱
或期望會出現什麼精神體驗。
強求有可能引起頭痛或焦慮等副作用,
所以最好不要勉強。
你唯一要做的只是繼續念下去,
讓這個方法自己發揮作用。
如果發現自己分了心,
那就把心神收拾回來就好,不要擔心別的。
這樣,專注力就會自然而然逐漸加強,
最後甚至可能達於「定」的境界。


稱名念佛另一個常發生的問題是念誦流於機械化。
有些人在意的是自己反覆念誦了多少遍,
而不是念誦的品質,
他們會因為自己念誦的次數夠多而沾沾自喜。
這樣的念誦是了無用處的,
因為這種人心中滿是散亂的思緒,
永遠不可能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或體會到這種修行法所帶來的其他好處。


如果你覺得疲倦或念誦變得上氣不接下氣,
也可以改採默念的方式。
不過,由於默念需要更大的專注力,
稍有鬆懈,心思就會遊走。
因此,如果是初學者,
稱名念佛時還是以大聲念誦為佳。


既然,專注是這種修行法的最大關鍵,
有人也許會好奇,
如果夠專注,念誦別的名字(如狗的名字),
效果是不是跟念誦佛的名字一樣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心靈的自然傾向是認同它所念誦的名字。
因此,一個人在念誦佛號時,
心中自自然然會被佛清淨而圓滿的特質所吸引,
由這樣的實踐得來的宗教激勵
可以幫助修行者進一步深化修行。
此外,
由於稱名念佛可以喚起佛或菩薩的慈悲形象,
我們的業障便能藉助佛力得到消除。


由於此法具有固定不變的焦點,
並能產生豐富的宗教感情,
所以是培養定境容易且有效的方法。
那些覺得其他的修行法吃力或難度高,
或是無法透過數呼吸之類的方法收攝心神的人,
可以採取本法。


本文摘自《 牛的印跡 》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