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勇於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
父母應鼓勵孩子勇於嘗試錯誤,
如此必能增強他對這些事物的注意力,
進而增加他對這些事物的興趣,並從中發揮專長。
六歲孩子倉庫裡玩火
去年訪問美國羅德島大學期間,
有來自台灣的老朋友A君前來拜訪。
歡聚閒談間,A君的手機響了,接完手機的A君臉色大變,
原來是他六歲的兒子,躲在倉庫裡玩火,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倉庫幾乎燒了起來。
還好及時撲滅,損失不算嚴重,小孩也安然無恙。
A君有點激動:「這個小渾球,打也打不怕、罵也罵不聽,
從小就不知拆壞過多少玩具,連收錄音機都不能倖免。
這下可好了,連房子都讓他給燒了,
真不知道是前世造了什麼孽……」
正說著,門鈴聲響了,原來是克莉絲汀到了,
她是以前我在博士班的美國同學,
特地從波士頓南下,到羅德島來看我們。
以鼓勵取代責備
我和內人祝瑛第一次到克莉絲汀家作客時,
她已育有一位四歲的男孩。金髮藍眼,非常活潑可愛。
那天小男孩不小心把整瓶柳橙汁打翻,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一看黃澄澄的果汁灑滿廚房,正要上前幫忙,
克莉絲汀卻說:「沒關係!我自己來!」
「傑米,你一定是想倒給客人喝對吧?謝謝你!」
一邊回頭跟我們解釋:「我兒子一向很熱情慷慨,
每次都會主動幫忙招待客人。」小傑米聽了,
臉上又恢復了快樂自信的笑容。
她接著又對孩子說:「傑米一向是媽媽的好幫手,
你願不願意幫媽媽一起清理乾淨?」於是母子兩人拿著抹布,
一起把地板擦拭得乾乾淨淨。
然後,克莉絲汀又把打翻了的柳橙汁空瓶裝滿了水,
放進冰箱,再教他必須雙手拿才不會打翻。
送鬧鐘給兒子拆
隔幾天,我在二手拍賣會上遇到克莉絲汀正在找鬧鐘,
她說兒子把家裡唯一的鬧鐘拆得七零八落,
問傑米:「為什麼?」他說:「想看看裡面到底怎麼回事?」
結果拆開後,再也組裝不起來。
結果,她不但沒責備兒子,反而還誇他:
「好厲害哦!居然能拆得這麼徹底!」
說著說著,我發現克莉絲汀居然一口氣買了三個鬧鐘,
問她為什麼?她說:「給他練習用!
孩子都需要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以後幾次在拍賣會上再遇見她,她買的機械用品越來越高級,
包括除草機、腳踏車、電腦等,
全是專供她寶貝兒子「解剖」之用。
現在傑米已從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工程系畢業,
並且已經是某大公司的工程師了。
克莉絲汀離開後,A君若有所思的說:
「當初如果不是一味禁止,而是有大人從旁指導,
我兒子也許不需要躲起來玩火,差點把命也玩掉。」
我以愛迪生為例,笑著對他說:
「你差一點葬送了一個未來的愛迪生!」
他也笑了笑說:「我改天也要多買幾個鬧鐘。」
親子教養百寶盒
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
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能幹而有責任心的人,
就要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
要趁著孩子最有好奇心的時候(兩歲開始),
鼓勵他為大人做事,例如:掃掃地、排鞋子、收衣服、
整理小書桌、洗菜、收碗盤等。
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好,父母也寧可私下花時間慢慢調整,
不應嫌東嫌西或當面改正,以維持孩子的好奇心與自信心。
讓孩子從錯誤中獲得成功
要培養孩子有勇氣去犯錯、去思考和改正錯誤,
敢於從失敗中獲得成功,從中獲取自信心和挫折容忍力。
不要一看到孩子犯錯(尤其是認為他有意搗蛋),
就大發脾氣或急著糾正。
要培養孩子認識錯誤、敢於承認錯誤的習慣,
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
不要擔心挫折,讓孩子承受失敗或錯誤,
是他成長必要的一部份。
這種對失敗的承受力,比任何知識都重要得多。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越俎代庖替他做決定,
而是當他的「顧問」,只給他提建議,
鼓勵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或是因勢利導,當他的「啦啦隊」,
鼓勵他去做更困難、更複雜的事。
讓孩子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去學習、去主動建構知識。
堅持運用「自然後果法」
忘了帶水,讓他渴著;忘了帶飯,讓他餓著,
不要「一通電話,服務到校」,教導孩子學習自己負責:
讓他嘗試錯誤,最好不必提醒,
若有必要提醒,也不要告訴他怎麼做。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
只陳述事實,不要加油添醋。
例如,「再不來吃飯,我沒時間等你。
等一下我收起來,你不許找任何東西吃。」
而做不到的不要說,不要恐嚇他:
「你不餓,那你就不用吃飯了!」
確實堅持,例如:不肯來吃晚餐,就把飯菜收起來,
把各種零食收到廚房裡,然後把廚房門關上或牽上一條線,
規定到明天早上七點鐘以前禁止進入,
確實管制他不能吃任何東西,即使他餓了苦苦哀求,
也不能因心軟而放鬆。
如此,必能平息晚餐時的戰爭。
即刻制止嚴重偏差的行為
如遇孩子的行為偏差,會招致嚴重惡果或道德問題時,
應「立即」制止,但應注意下列事項:
應「以理服人」,盡量不使用父母的權威,
讓他真正了解錯誤之處,
以及會造成什麼惡果、父母會有什麼感覺等。
使用平和的態度、穩定的眼神及低聲的語調,會更有效。
大聲斥責可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震懾上,
反而忘了問題所在;
或甚至誤以為只是父母情緒不好(不是他的錯);
或認為父母對他發脾氣也有錯,打平了,他就沒事了!
適當的處罰可以是罰站、罰跪、
罰Time Out(暫時隔離起來自我省思)、罰寫悔過書、
罰他一個禮拜不能看電視等;
重則用自己的手打孩子的屁股、手心為限。
但最好是事先一起商量,或徵求他的同意,
使他意識到這個處罰的規則,
不是父母強加於他,而是他認可的。
父母對已經講好的規矩,要態度一致,要穩定、堅持,
不要有時管、有時不管,有時處罰、有時不處罰。
依照「習慣領域」的說法,
一件事要連續做上二十一次(天)以上,
才會變成真正穩固的習慣。
如果父母對規矩的堅持反覆不定,
對孩子偏差行為的改正或好習慣的建立,
就很難有效果了!
依照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學習
父母宜依照孩子的興趣或意願,盡量讓他自己嘗試錯誤,
不要急著指導他,尤其不要禁止他,
以發揮他的潛能或特長。
例如,兒子做科學展,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做試管試驗;
女兒做數學兩位數乘法,堅持先算十位數再算個位數,
就讓他(她)先做完了再作檢討,可以讓他發展創意,
並養成自己負責的習慣。
圖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 我會馬上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