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洪蘭


台灣內閣成員學歷高,為世界之冠,
但是執行力差,也是有目共睹。
讀書能力,為何不等同做事能力?


我們常把讀書的能力和做事的能力混為一談,
認為讀書讀不好,就沒有出息。
其實這兩種能力,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別。


讀書識字有先天上的條件限制。
有一種人很聰明,卻識字很慢,
甚至不能辨識字。


閱讀時眼睛會跳行,也有寫字上的困難,
這就是「失讀症」(dyslexia)。
政治家邱吉爾、李光耀皆為此症所苦,
但都不損其偉大。


其他神經上的疾病,如妥瑞氏症,也有閱讀困難,
但也都不礙患者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對於讀書慢、開竅晚的孩子,
我們動不動罵他笨、是豬,是非常不對的。
這兩種能力,不能畫上等號。


台灣內閣成員學歷之高,為世界之冠,
但是台灣內閣執行力之差,也是有目共睹。


教育的精神在使人類超越動物的本性,
使天賦的能力得以發展出來。
教育的做法,
每個國家因其財政情況、或執政理念而有所不同。
但此精神應該是放諸四海皆準。


學術上已有無數論文在談knowing that(知其然)
和knowing how(知其所以然)的差別。
我們在此只問,如何提昇國民的執行力。


我們必須區分出讀書能力(考試力),
和獲得知識的能力(學習力)。
因為前者僅是評量後者的方式之一,
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要有好的執行力,這個人必須知識廣、見聞多;
同時他的知識必須是有組織的,使他能立即提取。
重要的是,這個人須有預見未來的能力,
而且能事先防範、未雨綢繆。


這個預見能力不用教,但必須靠經驗促發。
對動物來說,凡是性命交關的事,一次就學會。
其他的,只要眼睛看到,也自然就學會。
因為,模仿這個最原始的學習機制--鏡像神經元,
已經在人和猴子的大腦中找到了。


模仿的學習,就是有樣學樣。
所以孟母要三遷,它本身是個內隱的學習,
不用特別教,只要暴露在這個環境下,
自然就會。


現在腦造影技術的精進,
已經逐漸解開基因和環境互動之謎。
環境竟然可以改變基因的展現,
令科學家非常震驚。


最近發現,
童年受虐會改變大腦中情緒調控的機制,
使這孩子15年後,容易有焦慮症、憂鬱症,
甚至反社會的行為,更令我們對孩子的教養,
不敢掉以輕心。


研究也顯示,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命運;
而大人觀念的改變,是孩子成功的起點。
大人需把考試和做事能力分開
(其實考試題目出的好壞,跟成績很有關係),
也需了解成長和開竅需要時間,
更要知道知識和經驗不能畫上等號。


二度空間和三度空間的學習,
在大腦上動用到的區域不同。
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法,
所以教學應該盡量鼓勵學生動手做。


人生苦短,我們無法經驗到世界上所有的東西,
但可以透過閱讀,把別人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


閱讀和經驗是培養執行力最好的方法,
若再加上毅力,則攻無不克、事無不成了。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