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人都有情緒,寶寶會生氣也是理所當然,


只是有些寶寶表達的方式比較溫和、有的比較強烈。


爸媽的責任,


就是幫助孩子將滿載的情緒,找到合宜的出口。


對寶寶來說,情緒、語言、生理需求都在發展中,


三者也交錯影響寶寶與人的反應和表現。


想知道寶寶的壞情緒從哪裡來,


就要先瞭解寶寶的情緒發展的過程。


3個月大時,寶寶就開始有情緒,


其中以開心和憤怒最常見,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頻率和持續度日益增加。


1歲半左右,寶寶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便發展完備,


加上心智和動作發展愈發成熟,


情緒表現也就更加強烈。


孩子是否有高EQ(情緒智商),


對其將來的發展有很重要及長遠的影響,


所以爸媽應該培養孩子有良好的EQ。


一、現代學習模式已改變


在現今的學校,其學習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


以前的學校是以傳統方式數學,


學生可以自己獨立地學習,


因此即使小朋友的性格較為內向,


在學習上也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


但現代的教育方式,


由幼稚園以至中、小學都有專題研習,


注重合作性的學習。


由於學習的方式已由個人化轉為群體性,


若小朋友的性格開朗活潑、主動積極、


善於與人溝通,在學習上便會容易取得較好的表現。


二、社會趨向群體發展


除了學校的學習模式已轉為群體性之外,


社會的發展模式也是如此。


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大部分領袖型的人物,


都是擅於控制自己情緒、懂得與人溝通、了解別人,


由於他們具備以上特質,


因此特別受到別人歡迎,亦對四周圍的人影響較大,


並可以起到帶領他們的作用。


既然EQ對孩子有著這麼重大的影響,


那麼,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提昇小朋友的EQ呢?


提昇孩子EQ秘訣


一、成人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因此無論父母、老師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


對小朋友的影響都很大。


若成人懂得尊重別人、經常保持心平氣和、


願意講道理,小朋友耳濡目染,


也很容易吸收了這些優點。


而我們除了注意日常言行之外,


對小朋友應該多鼓勵、少責備,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這樣他們的 EQ也會較高。


二、多帶孩子參加不同的活動,讓他習慣過群體生活,


孩子與人接觸多了,便會改善害羞的性格,


並漸漸培養出社交技巧。


因此家長可安排孩子參加多種活動,


讓他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物(包括成人及小孩),


並從中學習到禮貌及與人溝通的技巧。


三、在適當的日子(例如孩子生日、耶誕節等)


舉辦慶祝活動,教孩子互相饋贈一些有心思的小禮物,


又或向生病的親友致以慰問,以培養小朋友的愛心。


家長平日經常與小朋友開開玩笑,


可助他培養幽默感,容易與別人建立關係。


面對寶寶壞情緒巧妙處理


一、給予寶寶適當的規範,心平氣和的制止


三歲以前的寶寶沒有自行分辨對錯的能力。


針對寶寶的不良行為,


從小爸媽就要制止並建立適應的規範,


避免日後養成習慣。


例如:當寶寶出手打人的時候,


父母可以抓住他的手制止,然後說:「不准」。


每次寶寶出現不良行為時,


如果大人能夠肢體和語言一致果斷的表示:「不准」,


寶寶天生有一種不需要理解的吸收能力,


能夠瞭解「不准」的意思,學會調整自己的行為,


父母一定要心平氣和立即制止,


甚至暫時將寶貝抱離戰場。


但記得要心平氣和,為寶寶做一次高EQ的示範。


二、同理與接受寶寶負向情緒


既然喜怒哀樂是天生的,就沒必要強迫寶寶壓抑。


在要求他「不可以壞脾氣」之前,


應該先為寶寶的情緒找到出口,


譬如給他一個厚寬的擁抱平撫心情,


然後試著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想繼續玩。」


或「你害怕別人來搶,所以才推開他,是嗎?」,


而不要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氣」。


爸媽可先帶開、抱抱安撫孩子,而不用急著處理事情。


孩子有情緒,應先讓他情緒安靜;


而當孩子有被瞭解的感覺,情緒也容易被安撫下來。


如果家長和孩子都很著急,親子之間就容易槓上。


三、鼓勵寶寶以替代方式處理衝突


待寶寶情緒平衡些,爸媽可試著向他解釋:


「那個小朋友和你一樣都很想玩,


你願意跟他輪流還是一起玩嗎?」或


「你只是一直哭、大叫,


爸爸媽媽不知道你要什麼,用說的好嗎?」


雖然寶寶年紀還小似懂非懂,但不講他就永遠不懂。


如果是兩個寶寶之間的衝突,孩子情緒起伏很快,


應同理他的心理和立場,並且用中立的語詞來跟他說,


例如:他拿了別人的東西,不要說搶。


也讓他去理解別人的心情。


並且教他可以用替代的方式處理衝突,


例如告訴寶寶:你可以跟弟弟說,


等一下借我玩好嗎?


四、教導寶寶用語言表達怒氣


研究證明,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


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較少,


因為他們懂得以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於是容易被滿足;


而且當他們說出自己生氣難過的原因時,


不僅有助於情緒宣洩,也能獲得他人的瞭解和安慰。


寶寶1歲半起不僅口齒逐漸清晰,


而且使用的詞彙與日遞增。


趁著這股學說話的熱忱,


爸媽可以在寶寶挫折、生氣、難過的時候,


教導他們用語言而非肢體表達怒氣。


如果小寶寶懂的語彙少,


可以教導一些緩兵之計與動作,譬如搖頭表示拒絕,


或趕快拿著玩具離開;


但2歲以上的孩子,


就要儘量鼓勵他使用簡單語言表達,


像是:「我的」、「輪流」或「你等一下」、


「我還想玩」等,端視寶寶的語言能力而定。


由於小寶寶的表達和理解都比較簡略,


約3歲左右才能彼此溝通,


彼此還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幫忙答腔。


宣洩情緒的方法


其實情緒並無好與壞的分別,


爸媽要了解每個人都有個別差異,


因此,當孩子鬧情緒時,不要責備他,反而要接納他,


並引導他採用「正面」的宣洩方法來發洩情緒。


例如,


可以教導孩子使用以下方法來作為情緒宣洩的管道:


一、將不愉快的感受說出來,


但說時要有禮貌而不是粗魯的。


二、將不快的感覺用文字寫出來,


有時寫完後便會舒服得多。


三、將不愉快的心情用圖畫繪畫出來,


其作用就和文字一樣,


但對小朋友來說,用這種方式更容易。


四、可為孩子預備一個塑膠袋,可名之謂「運氣袋」,


叫孩子將所有不開心的事情向著袋中吹,


然後將袋紮實。


並向天空送走或戳破,表示不快情緒亦飛走。


以上的方法,爸媽不妨教孩子試試看,


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麗愛生活 的頭像
    美麗愛生活

    c1958428的部落格

    美麗愛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