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自己
書到用時方恨少。
這不只是學生的遺憾,也是成人的悲哀。
一旦發現生涯發展的瓶頸, 是在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不免對自己平常的疏於準備悔恨交加。
是的。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這次錯過的機會,不會等你。
如果想扳回一城,你唯一能做的–趕快栽培自己。
我常被年輕的朋友問到:「我該繼續升學,還是就業?」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雖然,它真的不該是個問題;但是,我自己也被這個問題困擾過。
可見很多人都曾迷失在類似的陷阱裡。
如果有機會讓我回到即將從學校畢業的那個年代,我會鼓勵自己盡量繼續升學。
並非單純為了文憑,而是學會更多專業知識。
尤其,身處以知識經濟掛帥的新世紀,缺乏專業知識的人,必然落伍。
只要家庭經濟許可,自己也有能力通過升學考試,繼續升學絕對是一件值得投資的事。
萬一,家庭經濟不許可,或自己一時之間準備不夠,無法繼續升學,其實也不必氣餒,只要有心向學,仍然可以在工作的崗位上,以另外幾種形式深造。
工作的本身,就是累積專業知識最好的管道。
至於學到多少,除了要看你付出多少心力去執行工作之外,還要看你會不會思考,想不出來的時候,是否懂得即時發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上網找資料、向前輩請教、查閱公司裡的檔案、參考專業的著作、或試著向自己的錯誤經驗學習……等方式,都會讓自己快速成長。
終身學習的管道很多,進修成果要靠自己的堅持及努力
此外,「在職進修班」也是個值得考慮的升學管道。
目前,幾乎多數大專院校都有開設「在職進修班」的課程,供社會人士繼續深造。
有些學校還以專案的形式和企業聯手合作,設置「EMBA」〈決策階層管理碩士班〉提供上班族方便而實用的進修管道。
也有歐美地區的大學或研究機構,以函授、配合定期面授的方式,幫助有心進修的上班族繼續深造,甚至取得被國際教育界承認的正式的學位。
對基層的員工而言,行之有年的「空中大學」,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些社區還會開辦所謂的「社會大學」,供已經完成基本學歷的社會人士進修。
倘若你不想以「在職進修」的方式,完成進一步深造的學業。
工作幾年之後,有計劃地儲蓄,存好「進修基金」,然後停職一段時間,專心讀書,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有些福利制度比較完善的公司,還在組織規章中明訂:員工得因深造之需而提出「留職停薪」的申請,鼓勵有心向學的同仁,繼續進修。
大部分教授專業知識的學校,都很歡迎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士前往進修,尤其是類似「MBA」這種管理性質的課程,更偏好能夠結合理論與實務的學生前來進修。
從以上的舉證,不難發現:進修的管道愈來愈開放,選擇性也愈來愈豐富。
所以,「我該升學或就業?」真的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反而是–我到底有沒有進修的決心及毅力。
偷懶,總有藉口;上進,沒有理由。
我發覺很多沒有繼續長進的人,都很容易找到一堆藉口,掩飾自己因為偷懶而沒有進修的事實脫罪。
例如:我實在忙得沒有時間、有了家累以後不可能、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適當的課程、小公司沒有教育訓練的計劃……等。
仔細想想,這些理由,實在令人又氣、又好笑。
學習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別人給的福利或任務
很多人出了校門之後,都不再主動進修,非但不肯花時間、花金錢栽培自己,碰到公司指派,規定要去上的課程,也是敷衍了事,這種人註定要被社會淘汰。
「一個上班族有沒有長進,要看他下班了以後,做些什麼?」我很相信這句問話背後的真理。
記得剛從大學畢業那幾年,英文不夠好。進了美商公司工作,用到英文溝通的機會非常多。
為了彌補這個缺點,我買了聽廣播、學英文的教材,每天在收音機前上課,前前後後大約聽了十年,雖然英文的說寫能力,還是比不上留美多年的同仁,但是和當年的自己相較之下,已經好得太多了!
每天花點時間,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努力栽培自己的同時,就是在增加自己在職場上的作戰實力。
不景氣時,很多人擔心被裁員。
其實,企業若有意瘦身,裁掉的多是贅肉。
如果不幸成為企業的贅肉,要檢討的是自己。
擁有實力的人,比較不怕被裁員,就算因為企業經營不善倒閉,必須走路,也不怕找不到新的工作。
無論是安然度過不景氣的難關、或不幸被裁員,我認為:自己找時間,多進修、多讀書,準沒錯!
在股市漲跌起起伏伏,經濟指數上上下下,充滿不確定的年代裡,絕對可以確定的是–栽培自己,是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給自己一片心靈沃土
偷懶,總有藉口;上進,沒有理由。
每天花點時間,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或技能,努力栽培自己,增加實力。
圖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告知 我會馬上刪除!
留言列表